太子對他了如指掌很正常。他這種毫無官場背景的人,要么和自己書院的學子成為“一派”,要么和寒門子弟混跡,最慘就是做孤臣。
他對于皇家人而言,最合適拉攏成為“自己人”。太子這番行為,可以說是在向帝王“引薦”臣子。對崔仲仁恩情大過天。
不愧是被蘇小姐看重的太子,光明磊落,把這份拉攏心思直接放在明面上,直接向皇帝袒露。
崔仲仁暗中余光窺探著年紀相仿的太子。太子沒有任何銳利鋒芒,稍帶一點與帝王相似的威嚴,不過溫潤恭謙居多。
他正揣摩太子性格,忽見商景明收攏了臉上的神情,露出一絲肅然“全京城的人都知道蘇家出一才女,驚才絕艷,恭謙守孝。現下她因幾個商戶在城門動亂而臥病在床,連父母都認不得。何等荒唐。”
皇帝聽到這話,不由長應一聲“嗯千軼是個好的。蘇明達一直對幾個孩子很上心。”
皇帝清楚太子什么意思。
蘇明達早年為出一番政績,無法顧家,對于大女兒蘇千軼可以說最有虧欠,如今女兒待嫁,最為上心。平日里,蘇家父母盡孝都由大女兒代勞,他對外幾乎可以說,大女兒就算他蘇明達最看重的孩子。
對比起兒子,蘇明達更喜歡大女兒。
這次的意外,蘇明達到現在都沒找他提。臣子真說出口,他身為皇帝會覺得臣子以下逼上。臣子不說,他身為帝王心里便有愧,覺得這事小四辦得實在不好。
兒子重要,但有能力的臣子更重要。蘇明達有首輔之才,又恰好沒高官貪念。為人知世故卻不世故,堪稱難得一見的賢臣。
唯一軟肋是家人,如今反而家人受了傷。
而太子。太子有意想要讓蘇家女成為太子妃。太子妃是未來皇后,今后的一國之母,身份比其他女子都貴重。
皇帝問崔仲仁“崔大人可知道商戶上京一事”
崔仲仁忙回答“臣略有耳聞。”他聽說了蘇小姐受傷,御醫都被派過去了,沒想到那么嚴重。這才多久沒聯系,竟
他眼內復雜。
此事涉及太子和負責商戶的四皇子,里面一言兩語說不清,遠不是他等小官員可以插手。
皇帝見崔仲仁問一下答一下,膽子著實不大,便收斂一身高位姿態,拿起茶杯和藹隨性,禮賢下士“朕受限于身份,不曾微服私訪,對民間小事多從人口中聽聞。朕的這些孩子,自小出生皇家,很難自由出宮,也不懂何為人間疾苦。崔大人自小既然耳濡目染,這回商戶上京一事,不知道有什么看法”
問題不難。
比起科舉殿試的三道民生治國大題,商戶上京可以說是非常小的小事。崔仲仁剛經歷過科舉殿試,對這個問題不怵。
他稍思忖,拱手回答“回陛下,臣是商戶之子,現在為子,亦為臣。臣以為上京是好事。但天下之事,并非人人好心辦好事,便能輕易面面俱到。”
不卑不亢,侃侃而談。
商景明視線落在崔仲仁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