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過小華的養父母后,秦羽跟著女兒回家,把那塊摞著補丁的舊布料細致地包好,放進了隨身帶的包里,和小華道“回去給你爸爸和奶奶看看,以后這塊布,媽媽給你好好保存著。”
這塊舊布料,對她們家,對小花花來說,都意義非凡,它見證了小花花艱難、坎坷的走失之旅,也承載了倆個家庭對小花花的拳拳愛護之意。
秦羽又問女兒道“你有什么要帶走的嗎”
許小華環顧了一下這個相當清貧的家,她在這里生活了十來年,一進來就覺得親切,想到和爸媽、哥哥在一起生活的場景來,冬天冷的時候,爸爸會很無聊地帶他們在家跺腳,下雪天,媽媽會在爐子上支一個小鍋,給她們燉白菜豆腐吃。
但是要帶走什么嗎許小華想不到,總覺得所有的記憶都承載在這幾間房子里了。
最后她從墻上掛的相框里,拿了一張相片,是她們一家的全家福。那年她13歲,剛上初中,爸爸還沒有因為說錯話而被劃為異類,家里氛圍很好,相片上的一家人都笑吟吟的。
因為要趕著回去,許小華也沒有多耽擱,拿好了東西,就給門落鎖了,鑰匙她沒有再放在門口那塊能撬動的磚石下面,而是帶走了。
這把鑰匙,以后她和蕎蕎都用不上了,這次帶去給哥哥就好。
此時尚不到午時,村口的大樹下,好些嬸子們圍在一塊兒曬太陽、做針線活,順帶看著玩耍的孩子們。
看到許小華帶著媽媽和倆個男同志過來,有認識的嬸子就喊道“小華,這就走了啊下回什么時候回來啊”
許小華笑道“林嬸,等我哥結婚的時候,我肯定得回來。”
“后面這是你媽媽”
“是,是我媽媽”
“哎,真好,隔了這么多年,還能找到呢”
早上許小華帶著媽媽跟著老周的拖拉機進村后,村里就傳開了,許永福和崔娥家的女兒回來了,還帶了親生母親過來,有那好熱鬧的嬸子和奶奶,就蹲在這村口,想看一眼許小華的生母長什么樣兒。
這回兒見到了人,都紛紛道“小華,你和你媽媽長得可真像,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
有人接話道“是,和小華一看就知道是母女倆。”
秦羽笑道“謝謝大姐和嬸子們,小華現在和我住在京市,以后大家要是去京市的話,有空來家里坐坐哈”
“哎,好,好”大家又問起秦羽和小華爸爸做什么工作,家里有幾個孩子之類的。
寒暄了幾分鐘,小華說要趕今天的火車,嬸子們才松了手,讓小華他們一行走了。
等人走后,樹下有個嬸子嘆道“還是小華這姑娘命好,小時候走丟了,還能攤到許永福和崔娥這樣的養父母,養父母去世了,親生母親又找上門來,家里還就她一個孩子,這以后房子和錢,不都留給小華”
林嬸子道“這親的媽媽還愿意千里迢迢地來祭拜養父母,說明把小華這孩子看得重。唉,不像李家的那個閨女,親爸還在呢,牛大花就敢把她賣給傻子當媳婦兒”
村口的張奶奶撇嘴道“這事,當家的男人不同意,她牛大花敢這么干蕎蕎這姑娘,真是個苦命的,攤上這么個爹。”
“哎,你們說,小華知道蕎蕎的事不以前這倆姑娘關系好著呢,蕎蕎的學費,不都一直是小華家資助的嗎”
有人道“不一定知道吧,小華今個上午才回來,待了這么會兒就走了,哪能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