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少權,但有錢。
據坊間傳聞,這五位侍妾都是掏了銀子買進三爺府的。
據說,想進三爺府做侍妾,起價是五萬兩。
據說,三爺為了幫母族交足罰銀,收了不止五戶人家的錢財,只是為了掩人耳目,不好同時都接進府里,目前這五位也都是陸續進府的。
據說,秦淮河畔最貴的頭牌,身價都還不到三爺的一半。
據說
十三爺知道,市井流言只會更粗俗,就像對八哥的傳言一樣,身體有疾、不能人道都算是好聽的話了。
這次的傳言和年初針對八哥的傳言還不一樣,這一回是把三哥和四哥放到了一塊,踩三哥捧四哥。
不知道的人,恐怕還以為是四哥出手,故意打壓三哥,用三哥的名聲洗清自己,把癡情專一洗成人品貴重。
但他知道,四哥既不是做這種事的人,也沒有做這種事情的時間,監國和整改內務府這兩檔子事兒就已經忙得四哥覺都不夠睡了,接連好幾日,不是留宿內務府,就是去阿哥所和弘暉一道擠著。
四哥哪來的閑心和閑工夫去做這等腌臜之事。
不是四哥做的,那又是誰
十三的第一反應其實是二哥,去年年末有關八哥的流言,雖然到現在也沒有證據證明是二哥做的,但看八哥當時的種種反應,就算不是二哥做的,也跟二哥的人脫不了關系。
但這也說不通,且不說二哥已經被廢黜了太子之位,就算二哥異想天開,還想著復立之事,可做過一次的事情難道還要做第二次嗎,能保證不被查出來嗎。
二哥頭幾年是急躁了些,可最近瞧著已然是一副和煦穩重模樣,哪怕是裝的,也得裝一段時間吧,何必再用一次這種拙劣手段。
如果不是四哥,也不是二哥,那還能有誰總不能是八哥吧。
八哥不都已經收拾過三哥了嗎,何至于再來一次。
十三想不通到底是誰動的手,如今雖傳的滿城風雨,三哥那幾個侍妾出自哪家都被扒出來了,連傳說中收了錢但還沒來得及進府的也都被扒出來了,但他依舊建議此事不能由他們來告知皇阿瑪。
“事關三哥的名聲,甚至是整個皇室的名聲,這就不算私事了,我看還是要稟告皇阿瑪,這
信我來寫。”四爺道。
也省得繼續在這里糾結,浪費時間。
皇阿瑪早一日得知,就能早一日查明真相。
至于坊間的流言,傳的太廣了,堵是堵不住了,只能讓宗人府和順天府安排衙役巡視,遇到高聲談論此事的,就把人抓起來。
七爺不支持也不反對,依舊秉承著少惹事上身原則。
“還是我來寫吧。”十三主動道,“我來寫立場更中立。”
不會被挑毛病。
“也好。”四爺頗有幾分疲憊的道。
事兒都趕到一塊兒了,內務府的改革還在推行中,已經殺雞儆猴抄了幾戶人家了,這個時候不能停下來,也不能慢下來。
偏又趕上皇阿瑪安排他和十三監國,雖然被安排監國的還有七哥,但許多事上七哥是不愿拿主意的,單七哥自己也忙不過來。
他和十三既要忙著這頭,又要顧著那頭,京中有關于三哥和他的傳言又在這會兒突然冒出來,還有烏雅家烏雅家被免了官的幾個人,眼下又因為內務府的幾個官員被查出了別的罪行。
這個節骨眼上,如果是別家,他也就不追究了,畢竟已經被免了官,但烏雅家是他的母族,他要主持內務府的改革,就不能落人口實,所以必須得大義滅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