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應該說,遇到方仙兒就是他們這輩子最大的運道。
與之相比,狍子掉進陷阱里這事,好像也沒那么讓人驚訝了。
見眾人開始扯東扯西,棗兒忍不住提醒道“咱還是先把狍子弄出來吧,等回了洞里再仔細說話,不然在外面待久了,我怕引來猛獸,這心里總感覺慌得很。”
“棗兒姐說得對”大牛也回神了,趕緊帶人動作起來。
幾人手忙腳亂地將狍子拖出來,身體是溫的,摸起來有些瘦,一探鼻息已經沒氣了,估計是剛死沒多久。
狍子身上有傷,流了不少血,血味很重,大牛掏出藥粉在它身上擦了擦,遮掩氣味,然后就將狍子綁好,叫人和他一起抬了走。
一群人腳程飛快,沒多久就回了山洞。
留在洞里的人見他們帶著狍子回來,全都又驚又喜,但也不敢耽誤時間,很快先去處理狍子肉。
這次依然遵循慣例,留下少一部分吃,剩下的全部做成耐放的肉干。
有這個大家伙在,冬天大伙的存糧就更有保障了
除了肉以外,狍子的毛皮也是好東西。入秋的狍皮毛長無絨,雖不比深冬的毛密,但也是上乘的制革佳品。
狍子是大牛抓來的,肉給大家吃,皮子當然是留給他們自家。
大牛他爹作為老獵戶,處理皮類的手藝絕佳。
先仔細地將毛皮弄下來,接著就要刮除掉上面的殘肉和油脂。這一步是交給大牛來做的,他自個兒眼睛不好,做不成太細的活。
等將毛皮刮干凈了,清洗數遍,將上面的臟污全洗干凈。可惜山里條件有限,目前他們也只能用清水來洗東西,只能將皮子多過幾遍水。
等洗好后,就該鞣制了,沒經過這一步驟的毛皮,就無法變成柔軟合用的皮革。
大牛爹有兩種祖傳的鞣制辦法,一是用草木作材料來煮鞣制的汁水,例如松皮等等。還有就是用動物的腦液鞣制,這種要比松皮之類的東西效果好。
正好這次能取到狍子的腦液,他便用這東西來鞣皮。
先生火將皮子烘烤得半干發硬,然后再將處理過的腦液涂上去,細細揉搓捶打。
耗了許多功夫后,鞣制大概完成,就找塊布將皮子包好,在山洞陰涼的角落放上數天,再取出來時洗干凈,就可以用了。
大牛爹將這次得來的狍皮,和之前的兩張小野兔皮都處理了。狍皮回頭可以給家里添件御寒的衣服,或是當個毯子,兔皮可以做雙靴子,一家人換著穿。
洞里忙得熱火朝天,人們身上全是滿滿的干勁。
就在這時,李家婆子忽然帶著自家兒子找上了劉二山和棗兒,說是想跟他倆商量點事。
要是以前,基本只找劉二山拿事就行,但自從方仙兒出現后,棗兒就也成了至關重要的人物,現在洞里大大小小的要事,人們也會過問一下她的意思。
幾人來到一處空地站定,李婆子嘆著氣,緩緩開口道“二山,棗兒,我老婆子有個事想找你們幫忙。”
“我家二丫不是在沙土村嗎咱進山前,她們那情況比咱強點,還有不少存糧,她還偷偷回來過一趟,給我帶了些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