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首都的,哈哈,一聽就聽出來了您是河南過來的吧”小丁反問。
“哈哈哈哈”林雪松見小丁果然被自己誤導,得意地哈哈大笑,“我也是北京人,不過在河南呆了大半年。”
“”小丁。
“”小王。
“我是過來探親的,你們咋上這邊來了”這個時代坐火車跨越千里可不是容易事,非有什么特別正經的大事,人可沒能力跑這么遠。
林雪松看看對面曬得黢黑的兩個青年,好奇發問。
在火車上咣當了好幾天,啥也干不了,只能看看風景、跟火車上的人打打牌,他已經無聊得快長毛了。
“我們是首都早報的編輯,其實幾個月前就從首都出發了。那會兒我倆還白著呢,往呼和浩特、包頭幾個地方跑上一圈兒,就黑成這樣兒了。”
小王打上了熱水,穩坐回去后一邊嘶溜嘶溜地喝水,一邊繼續道
“我們拍了不少照片,采集了許多好內容,一路走訪進呼倫貝爾盟。
“人家都說博客圖漂亮,而且還是個有故事的小鎮子,就過來看看,收獲頗豐。”
“真厲害,我們國家報業要展示全國各地最真實的生活和群眾風貌,全靠你們這樣不辭辛勞地實地考察了,令我敬佩。”林雪松不由得收起隨意姿態,半舉茶杯,朝小王和小丁同志紛紛點頭致意。
“哎,別這樣講。我們也是一路走一路學習,真的走進林區、農區和牧區,才知道農民、牧民們的偉大啊。以前看什么鋤禾日當午和領袖的文章,都白讀了,不走進人民群眾,真的體會不到如此深刻。”
小王舉著水杯與林雪松碰杯,忍不住感慨萬千。
他和小丁這一路走來,真的見到了很多,學到了很多。
最初時只是為了追尋一下林雪君同志的足跡,真的走下來才發現,原來在群眾中有不止一位林雪君同志。太多淳樸又感人的故事在無聲無息地發生了,他們只來了兩位編輯,僅兩只筆,遠遠不夠呢。
“是的,我也是自己跟著部隊干了大半年的農活,才知道什么叫種地。”林雪松認同地點點頭“你們接下來還要再走多久啊北方九月底十月初就要下雪了,再繼續走訪下去可就越發的艱苦了。”
“不,我們這就直奔最后一站,見完我們此行要拜訪的人,就折返首都了。”小丁道。
火車發出一聲噴氣音“呲”,接著便緩慢地況且況且前進。
窗外立即涌進一股山風,清爽地吹拂過所有人脖頸,引發了一陣舒泰的喟嘆。
“海拉爾還是滿洲里”
“到海拉爾下車,之后去呼色赫公社,再轉道下面的生產隊。”
林雪松聽到對方居然提及自己的目的地呼色赫公社,忍不住一挑眉,“我們都要去呼色赫公社,下了火車可以一起去坐車。”
“好巧。”
小王不可思議地亮起眼睛,這份緣分使他對坐在對面的兵哥哥生出更多親切感,一時沒忍住,便掏出了份前天的內蒙日報這是在博客圖鎮能買到的時間最近的一張報紙了將報紙推到林雪松面前,他指了指報紙第二版上刊載的一篇書寫大興安嶺森林采藥見聞的文章,笑著道
“這篇文章的作者林雪君同志,就是我們此行最大的目的,也是促使我們走出報社、走進人民群眾的動力。”
“”林雪松挑眸瞪眼看了看小王,又看了看小丁,接著捧起報紙,凝住了文章落款上的名字
呼色赫公社第七生產大隊獸醫林雪君
居然是小梅
手指輕輕拂過妹妹的名字,林雪松砸吧了下嘴。
他天天在河南跟著部隊開壟、播種、除草、收割,加上壘大墻、脫大坯,白天干活,晚上倒頭就睡,大半年幾乎沒怎么關心過除國家大事外的事,更沒讀過什么文章、了解過什么新崛起的人民作家。
爹媽給他打電話光叮囑他給妹妹買東西送錢了,怎么沒跟他講一下,妹妹已經是個在報紙上刊登文章的作家了呢還是獸醫
之前他每次在電話里、信里問爹媽妹妹的情況,他們就回個幾句挺好適應得還行比之前成長了,妹妹的成就真就一點不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