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在核算數字,尋找資料典籍。
有的甚至擁有直接批改奏章的權力。
這儼然是一處內閣的景象。
可惜的是,這種風氣沒有向基層滲透,猶如空中樓閣,沒有根基,失去了支撐之后就垮塌了。
除了女官之外,武皇一朝,號稱“君子半朝”。婁師德、狄仁杰等都是賢臣,而姚崇、宋璟等人后續還輔佐了之后登基的李隆基,成就了他的“開元之治”
可以說,武則天的統治,為盛唐鋪就了一條錦繡之路。
而且,也是在她改革之后,科舉變得越來越重要,并一直延續到了往后的其他朝代,成為兩千年華夏史上關鍵的一筆,甚至有人說是華夏古代最偉大的制度發明之一
這也是武皇最重要的政績之一
北宋的趙匡胤感慨“任何帝王,僅這一項的功績,就足以讓他名垂青史了”
這可是科舉改制啊
并不是簡單的小事,其中涉及到了門閥政治、階層相爭,這可是很多帝王都不敢去碰觸的痼疾,還涉及到了教育、吏治等等錯綜復雜的關系。
可以說科舉一事,看似不大,實際卻影響深遠。
這樣宏偉的改革,卻在一個女人的手上完成,就連趙匡胤也不得不服氣。
其他已經舉行了科舉的朝代,如漢朝、甚至是正在緩慢推行中的秦朝,劉徹與嬴政等都明白其中所必然會遭遇到的難處與阻力,也都點頭表示認同。
這女皇,即使有這一項,也足以讓人稱道了。
貞觀朝。
李世民的臉色也肉眼可見的緩和了一些,他甚至對身邊的李承乾道
“科舉改制一事做得不錯,你可以回去列個章程來先給朕看看。”
李承乾一怔,父皇這是也要對世家門閥下手了嗎隨即他的心中又冒出一股雄心和不服輸的氣勢,父皇讓他去做是對他的考驗,他豈能輸給一個女子
李承乾大聲的應承下來“是”
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意味深長的道“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
他心里清楚,這事情的確是難解。
如今,他雖然能看到關隴貴族和世家門閥的弊端,但卻也需要依仗這些人來治理國家,可以說現在的關隴集團和門閥是大唐上層的根基。
再者,這些人是自己奪取天下的跟隨著,李世民雖然知道對上是勢在必行,但心中并不愿意是以殘酷手段。
他看了一眼已經睡過去的李治,心中頗有些感慨
“沒想到,反倒是這孩子能夠狠下心來做到這一點。不知道承乾能不能做到”
想到這里,李世民對武則天的惡感又消失了一點。不管如何,能夠成功的打壓下那些世家門閥,對大唐是有利的。而且,聽上去,似乎她將皇位又傳回給了他李姓子孫
那就沒事了。
李世民只覺得心中卸下了一副重擔,一下子就輕松了起來。
而在武周朝。
武則天緩慢的挑起眉,她對自己的歷史功過評價自然也有點興趣,但更感興趣的卻是聽到了最后皇位的歸屬。
“李隆基是旦的兒子吧”
沒想到最后是他坐上了這個位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