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說這場戰爭在前期非常重要,是因為在此之前綠林起義軍的領導非常松散,而在這場大捷之后,前來參加起義軍的人數越來越多,已經達到了十萬人。當時的將領非常多但都沒有一個統一的作為首領一樣的人物,因此調遣將領非常困難。由于當時的思想,大家還是想要反莽復漢,所以決定推舉一個劉氏宗親,然后正式建立政權。
劉秀的長兄劉縯一直就想建立一番功業,又以仗著自己本身的實力自封為柱天大將軍,而且準備進一步自立為皇帝,當時也有很多當地的豪強很支持他。但是綠林軍的將領卻不這么認為,他們推舉出來的人選是首先就投奔于他們的劉玄。
人選已經定了下來,王匡和王鳳才召回劉縯讓他表態,實際上就是逼他同意這個決定。劉縯自然是非常不愉快,但是事已至此,只能點頭同意。
劉縯聽到這有點不服氣,如果按照天幕之人所言,也就是他例了功勞,最后皇帝的位置還要白白給一個劉氏族兄做,怎么能讓他心里快意
劉玄這個人,他還隱約聽說過一點,據說為人比較懦弱,是個扶不起來的。
況且這族兄已經是源自高祖兄弟的與他們同輩后代,雖然都是在宗族之內,但是親緣關系較遠。
劉縯越想越急,還是身旁的叔父劉良提醒了他一句“你這孩子,這樣的性格小心惹火上身。”
畢竟現在的天下雖然名義上還是劉氏江山,但是恐怕距離大亂不遠了。
而一旁的劉秀更是心下一沉,他知道自己這個長兄的性子,恐怕之后天幕講述的長兄的結局不會太好。他有功績,還曾經和劉玄爭奪皇帝之位。
這樣的人功高震主,就算可以用一時,但是假以時日,恐怕有性命之虞。長兄啊,怎么就這么糊涂呢
當時的條件比較簡陋,于是只是用沙子堆了一個壇場,并且召集了軍隊。劉玄面南而立,接受朝拜。國號仍然稱之為漢,將年號設立為更始,所以他也被稱為更始帝,他大封群臣,用力他上位的王匡和王鳳自不必說,被分別分為定國上公和成國上公。劉縯被封為了大司徒,其余也紛紛了各路將軍。
劉縯仍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緒里,按理來說大司徒已經是一個不小的官職了,位列三公,是漢哀帝將秦制下的丞相一職改名而得。
可是按說他的功績就算不封王,也得是一個列侯吧
玩笑歸玩笑,劉縯雖然在乎名望,但是他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既然已經名正言順了,那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攻打王莽的新朝了。
果然如他所料。
在剛開始,由于是兩大起義的勢力北方的赤眉軍和南方的綠林同時進攻,王莽一直以為赤眉軍更加聲勢浩大,于是把對抗的主力放在北方,由王匡和哀章率領十萬精兵對抗赤眉軍。而與之相反對抗綠林軍的只是納言將軍嚴尤和秩宗將軍陳茂他們兩個人臨時拼湊起來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