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綠林軍勢如破竹,又打出了復興漢室的大旗,并且立劉氏宗室子弟為王。一直以為綠林起義軍只是不成氣候的反賊的王莽終于開始感覺到害怕,于是立刻派遣了大司空王邑和大司徒王尋,一共調動了各郡縣總共四十萬大軍向宛城和昆陽進軍攻打,力求直接將這個新興的政權徹底消滅
五月,新朝派遣的這支部隊從洛陽出發,一路南下到潁川,并且成功和嚴尤、陳茂會師。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劉縯的大軍正在宛城攻城,一時之間僵持不下。王鳳和劉秀兩個人被派遣到這,已經被王邑和王尋兩個人的兵馬逼得被迫撤離了陽關,而退守到昆陽。可是當時以王鳳為代表的將領還想要再一次撤離。
劉秀看著天幕,在天幕之人講到這一段的時候,天幕再一次浮現出了輿圖,他這般年級并沒有學過兵法,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胸中就有一股氣。
不能撤,決不能后退。
一旦后退,士氣低落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將領之間一定會離心甚至分崩離析,不戰而敗。
這場戰爭就是很著名的昆陽之戰,也是劉秀之所以被稱之為是大魔導師、位面之子的關鍵一戰。因為據說在這場戰爭中,王莽方的新朝軍隊一共四十二萬人,并且號稱是百萬雄師。而在昆陽城留守的漢軍只有九千人,又在劉秀的征召之下,一共是有兩萬人,彼此差距懸殊。
而比較有意思的是王莽方軍隊卻因為連夜被隕石擊中營帳,而士氣尤其低落。這就不得不讓人猜疑到是否有玄學氣運方面的加持,才讓劉秀最終成功。
當然我們要講的是,除了隕石之外的其他原因。
劉縯心中微微有一些不服氣,為什么只說劉秀領導的戰爭,而不說他的呢。他突然猜測隱隱猜測更深層的原因,呢喃道“天幕上反復將劉秀與王莽相對應,難道是這世界上真的有天命”
劉良看著這是自己這個侄子越說越不像話,趕緊出言呵斥“隔墻有耳,不能不防。”
首先當時昆陽城的將士軍心不穩,他們從來沒有迎戰過如此相差懸殊的敵人,都想要放棄昆陽而退守荊州。是劉秀他力排眾議,最終以合兵上有希望能夠取勝,而分散卻必敗無疑這樣的道理說服了諸位將領。然后在對方軍隊已經逼近昆陽的時候,仍然連夜出城,并且只帶了隨身的十三位騎兵,到臨近的各個縣調取援軍,最終一共掉級了一萬七的精兵。
被王邑和王尋等人,而過分自傲,認為自己的精兵一道,說過之處必然大勝。但是他卻沒有考慮到自己所率領的軍士早就已經疲憊,而且可以說是士氣大減。而昆陽守城的士兵卻知道這場戰爭沒有轉圜的余地,他們必須死戰。
劉秀都是親自率領一千余名精銳士兵作為先鋒軍開路,反復沖鋒銳氣十足。漢軍士氣大振,而對面卻接連敗退。而且劉秀當機立斷乘勝追擊,率領三千勇士,直接偷渡昆水,向后繞到王邑大本營進攻。王邑卻依舊輕敵,僅僅和王尋率領萬人就匆匆迎戰,并且不讓將士支援。最終咎由自取,死在了亂軍之中。
兩人一死,新軍自亂,潰散奔走,四散而逃。而昆陽將士全軍出擊,卻得了大捷。
長安建章宮,王莽見姑母的臉色越來越不好,他心下也慌張的不行,卻聽著聽著咬牙下定了決心。
“姑母,這朝廷雖然是漢室的基業,可是莽以為這江山卻是天下人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