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展示了當時的場景,劉備率軍。駐扎在夏口,說是駐扎,其實劉備已經損兵折將,身旁沒有多少將領了。
在長坂坡的時候,劉備被親自率領了五千精銳的曹操追上,這場戰爭與其說是交戰,還不如說是曹操單方面的碾壓。劉備倉皇逃離,把甘夫人和兒子劉禪丟在了原地,和諸葛亮張飛等只有十幾騎逃走了,如果不是有趙云在那個時候懷抱幼子劉禪并保護甘夫人,估計這兩個人也早就死在那了。至于其余的人,全部被曹操所獲。
可想而知,諸葛亮說動孫權結盟的難度有多大。可是即便如此,諸葛亮還是毅然前往。
北風蕭瑟,吹亂了木葉沙沙作響。
已經走到窮途末路的一對君臣,只能放手一搏。于是諸葛亮向劉備斂襟一禮。
他辭別劉備,說道“將軍,現在事太緊急不容有一刻遲緩。亮愿親自前往東吳,懇請孫權聯兵救援。”
劉備眼眸含淚,這一戰的失利足以讓他認清了現實,他目前還并沒有那個帶領十萬百姓一同逃亡的能力,甚至連一方立足之地都沒有,又安能擊退曹賊平復中原
“先生此去,務必保重。孫仲謀能夠自立江東,必然不可小覷。備在此多謝先生大恩。”
劉備起身答禮,眼眶之中的淚水卻已經忍不住四溢。
諸葛亮倒是仍然心緒平靜,說道“將軍言重,亮承蒙將軍厚愛,將軍對亮有知遇之恩。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將軍以國士之禮待之,亮必以國士之禮報之。請將軍務必保重,亮必不復相將軍重信。”
君臣相別,此一去,唯恐山高水低。
畫面一轉,諸葛亮已經來到了東吳朝見孫權。
而剛好與此同時,孫權面對著曹操南下征討,也在江東觀望,他對于參不參加這場戰爭也是左右搖擺不定的。與劉備派遣諸葛亮到孫權跟前勸說其抗擊曹操的同時,孫權的部下也大多勸說他投降于曹操。
為了說服東吳孫權同意出兵,諸葛亮先與孫權闡明當前的形勢與利弊,并且給予孫權兩個選擇。
諸葛亮來在孫權面前見禮,說道“孫將軍雄才大略,起兵據有江東,相信并不是存了只做一時之主,身后便拱手讓人的打算吧”
“爾便是劉豫州麾下的謀士諸葛孔明嗎”
孫權明知道劉備派遣諸葛亮來,是要勸他出兵合力抗曹,但是此刻他卻刻意回避了對方的問題。
他坐在主位之上,狀似不經意地垂眸,可謂威壓十足。
諸葛亮輕搖羽扇,再次起身答言“正是。只不過劉豫州卻不比將軍啊。如今此等海內大亂,劉豫州起兵于漢水召集眾人,欲力抗曹操共分天下。而如今將軍已占據江東,卻容不下戰事,若要晚些時分,恐怕就沒有回旋的余地了”
“如今曹操之勢如何之大,他占據中原,統一北方,并且以天子的名義下令征討其余諸侯,如今已經南下大破荊州。在他的鐵騎之下,就連英雄也在,沒有用武之力啊孫將軍,您若是還想依靠著自己的兵力去對敵,就趁早與曹操全部斷絕關系吧。如果將軍要是實在沒有此等想法,那不如便早點面北稱臣,降于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