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說到最后已經用了激將的法子,道“孫將軍,您現在既表面上服從于北方的朝廷,又是心中猶豫不決。您就不怕到時候大禍臨頭嗎”
簡單來說就是諸葛亮給孫權指出了兩條道路,要么迎戰,要么投降。因為曹操此舉南下就是要再次統一,所以就算孫權現在想袖手旁觀,那么等到曹操對付完了其余諸侯,他也不能幸免,還不如現在早做打算。
孫權心中已經動搖,但是表面上仍然冷哼一下,反問道諸葛亮“那依你此言,劉豫州如今的情況可比東吳比本將軍都要艱難許多,這劉豫州為什么不干脆降了曹操”
這個明顯比較刁鉆的問題,諸葛亮。卻只是微微一笑,像是早已經預料到了一般。
他平靜地回答“孫將軍可知道秦墨的田衡,此人可并沒有什么高貴的出身,但卻也知道不能屈辱投降,堅決抵抗于西楚霸王項羽的淫威之下。更何況”
“更何況劉豫州乃是漢朝皇室的后裔,那曹操雖然名義上為漢家的丞相,但是他如今所作所為,與謀朝篡位的反賊無異。劉豫州雄才大略,舉世無雙。就算是此戰失敗,那也是上天之中注定的,但是就算這樣,他也不愿意再居于那反賊之下”
之前我們說到諸葛亮已經使用激將法去讓孫權同意出兵抗曹,那么這一次就是在此基礎上再一次加碼。
果然此言一出,孫權的臉色難看了幾分,如果依照諸葛亮的意思,那如果他降了,豈不就是甘愿受辱的小人嗎
想到這里,孫權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荒謬我怎么可能將江東的故土和東吳的壯士都拱手讓與那曹賊只是如今,你確定你那劉豫州能夠抵擋曹操”
隆中。
“自然可以。”
看到這里賦閑隱居的諸葛亮不禁脫而出,他雖然不是身臨其中,但是根據他的推測,劉備如今雖然大敗,但是并不是一點手中一點士卒都沒有。
況且就算憑著劉備此時積累的名望,也會有各種人物愿意追隨于他,再加上孫權手中的兵力。雖然并不一定會比曹操多,但是一定足夠抗衡了。
更何況,曹操的軍隊多年來在北方行軍,并不熟悉南方的地理,此次南征屢屢大勝的原因也不過只是從未遇到勁敵,更何況先前在追趕劉備的時候曹操的士卒應該已經筋疲力盡。
由此看來,此戰的獲勝并非沒有希望。
當然最終能夠說動孫權,也不只是諸葛亮一個人的功勞,孫權手下的主戰派魯肅和周瑜都是其中很好的助力,比如說就是魯肅將諸葛亮帶到了孫權面前,還有周瑜,他及時返回到了孫權身邊,使孫權最后下定了決心,于是赤壁大戰由此開展。
赤壁之戰是三國三大戰役以來最著名的一場,由曹操率領的大軍順著長江而下。而由孫權派遣的周瑜、程普作為左右都督和劉備一同領兵開戰。
至于這場戰爭,雙方到底派遣了多少人,那可謂是眾說紛紜,首先曹操自己號稱是百萬雄師,但是在一些史書的注釋里也有寫曹操只有八萬的軍隊,至于其他的一些猜測,也有覺得曹操的軍隊當時最多不過是二三十萬人,至于東吳以及劉備手中的兵力,大多認為不過十萬,具體的數額仍有爭議。
但是不管怎么說,這確實是一場名副其實的以少勝多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