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方面經過了數次的商議,最終決定由大司馬曹真率領主力經子午道出發,而大將軍司馬懿則自漢水而上,再加上大將張郃,路齊發直指漢中。然而他們發兵的時間太不不巧了,曹魏八月出兵,真好趕上雨季,非常不好的是那年的雨特還別大,連續十多天都沒停。
蜀地本來艱險,這一下子道路泥濘,魏軍本就是不熟悉地形,還要帶著大量的糧草軍需在山路上行軍,最可怕的是棧道還斷了,這可怎么走曹真帶領的主力走了一個月還沒到漢中,朝中的官員已經紛紛上書魏明帝曹叡,迫于無奈曹叡只能下旨讓路撤軍。
大家可以想想當時的情況,曹魏南征,結果主力還沒見到諸葛亮呢,就被下旨撤退了而且諸葛亮還派了魏延和吳懿攻克了郭淮和費曜。魏軍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啊。
這件事后續對曹魏的打擊更大了,曹真兵敗之后一病不起,次年便離世了。對于曹魏來說,大司馬曹真不但是宗室子弟,而且威望極高,他與將士同甘共苦,甚至在軍費不足的情況下以家財賞賜給部下。他的死,對曹魏造成了一定影響。更慘的還有,雍涼二州半年沒有下雨。天災,諸葛亮意識到時機又來了。于是他再出祁山,再次進行第四次北伐。
聽到這里,曹操的眸光越來越冷,臉色也變得難看起來說道“好好的一個南征,竟然未戰就敗了”
憤怒是一方面,更多的還是傷懷。曹真本姓秦,其父在他反董卓時與之謀事,卻最終喪命,導致曹真少兒孤,被他所養。
荊州。
諸葛亮也對現在的局勢不太滿意,已經第四次了
按照天幕所說,他的一生也才僅僅為大漢進行了不過五次的北伐,他會死于第五次北伐的途中。而前次北伐卻只有其中之一勝利了,奪取的還是戰略位置不那么重要的雍州二郡而已。
尤其是因為第一次北伐用人方面重大失誤才使大漢后來的局勢有所被動,他實在有些愧疚。
劉備也只能默默地嘆息一聲,說道“先生實在不必自責,就算備彼時尚在人世,也不一定比先生做得更好。”
諸葛亮微微有些動容,今日之時,哪怕劉備聽到了這么多他的失誤,卻從未怪他,這已然是對他信任有加。
“玄德公之重信,亮不敢有愧,必誓死以報。”
始泰元年。
“只可惜啊,這魏國也好,季漢也罷。這天下最終不還是我司馬家的嗎哈哈哈哈哈。”
司馬炎坐于高位,把玩著自己手中的玉器,忽然覺得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