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講完了,唐玄宗李隆基早年的一些經歷,那我們把話題再次轉入正題安史之亂。這里我們又得再說另一個故事,也就是舉世聞名的長恨歌里的故事。
天幕再次響起了悠揚舒緩的曲調,古箏與竹笛長簫一同彈奏吹響,其中還有節奏地加入了好像敲擊罄石的聲音。那樣美妙的音樂宛若天音,就連宮廷的樂舞也無法與之比擬。
與此同時,天幕同時展示了與之相配的舞蹈。
在樂曲初響的時候,天上的神女以長虹為衣裙,以云霞為霞帔。鳳釵翠鈿瓔珞層層疊疊的金玉飾品裝扮得令人移不開眼睛,玉佩與步搖鈴鈴作響,發出極美的音色。然而此時整裝完畢的她們還沒有演奏舞曲,只是慵懶安靜地佇立于一旁。
直到樂曲逐漸步入高潮,天幕之上的神女,忽然擺出欲飛的姿態。舞姿輕盈,動作婉轉。頗有魏晉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洛神賦所描寫的翩若驚鴻宛若游龍之姿。此時她們廣袖曼舞,羅裙輕搖,更是頗有流風回雪,飄忽如神之態。
然而,樂曲的聲音雖然美妙,卻并不清晰。在樂曲之外,所有人都能聽見一首詩被吟誦,正是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君王掩面哭不得,回頭血淚相和流。”
白居易這首詩沒有選擇在唐代已經成型的律詩和絕句,而是采用了樂府詩的格式,以長篇敘事和抒情并重,向人們描繪了一個美麗的愛情。雖然這份美麗的愛情沒有存在于歷史上,但是卻真真實實地存在于白居易的這首詩里。
乾元二年,白帝城。
江水之旁,有一位老翁正在踱步,看他的年歲,大概已經年近六十,衣衫沒有多么富貴,但是在這樣的亂世里卻也不算太落魄。
天幕降臨之前,他時而遠眺江水之上,時而駐足沉思。就與尋常的老翁,別無二致。但是若是有人能夠直視他的眼眸,卻仍然能看出來和當年別無二致的驕傲與神采。他曾經也是盛唐的一個標志。
李白。
后世之人如果提起他來,會想到什么呢詩仙謫仙人華夏詩歌史上浪漫主義的巔峰可是李白他的人生,遠遠沒有他在詩歌里寫的這樣縱情歡愉。他喜好飲酒,又在他的詩歌里那樣的樂觀恃才傲物,又何嘗不是對現實生活無奈的嘲解呢
杜甫曾經以“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來形容他。
他這一生幸運也不幸,出生在大唐最鼎盛的巔峰,卻親眼目睹了這個帝國的墮落。富裕的家世讓他擁有了早年游山玩水的自由,然而上鉤之后卻徹底斷絕了他通過科舉步入仕途的可能。他一輩子都在求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