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哥舒翰被迫放棄堅守潼關,出兵迎戰,最終與崔乾佑之部戰于靈寶,這就是靈寶之戰。和所有人預料的一樣,本來唐軍方面準備不足,憑借潼關地勢尚可抵擋一時,出城迎敵卻是十足的下策。
可就算這樣,也還不至于一擊即潰。
天幕再次變化,但是出了雙方交戰時的地形。潼關不愧為天險,北臨黃河,群山環繞。
雙方的交戰場地靈寶西原,更是既有黃河之險,又相隔著崎嶇山路。崔乾佑先就率領了千人占據了險要地勢,實際上,卻早已經做好了全部的埋伏準備。
可是不知道為何這個時候唐軍都犯了輕敵的毛病,哥舒翰先是以浮舟于水上觀察敵軍兵力,他未經考量便認為對方兵力不多,可以直接迎戰。
就這樣正好落入了對方的埋伏。
本來兩軍交戰的山路就狹窄,士卒接到命令之后發起沖鋒,朝廷派出人的軍隊人數眾多,一下子全都擠在了山路之中,簡直是自亂陣腳。
而那一邊崔乾佑就是早已準備好了,埋伏在南山之上的人馬伺機而動,往這些前來發動進攻的人馬上拋擲滾石,本來狹小的山道上就擠滿了人,哪有躲避的余地
一時之間場面大亂,死傷遍地,哀嚎四起。敵方在占據高處,無法應對。
而崔乾佑故意將精銳的騎兵放置在最后,將大批量老弱病殘的士卒正在前列,使他們看起來隊伍不整,偃旗息鼓。
唐軍此情景,從主將到士卒,已經松懈輕敵,覺得可以一舉消滅敵軍。于是主將下令長驅直入,準備一舉消滅叛軍。
結果,伏兵突起,直接近戰拼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唐軍松懈而沒有設防,可是叛軍這都是士氣高漲,一副拼命的架勢。勝敗一目了然。
哥舒翰卻還想要力挽狂瀾,他想到一個辦法,他想用氈車開路,嚇退退叛軍。然而結果再一次不受控制。叛軍將裝滿了裝滿了柴草車點燃退了下來,當時正好是順風。火借風勢一下燃燒的就更猛烈了。
按照新唐書所描述的場面賊負薪塞路,順風火其車,熛焱熾突,騰煙如夜,士不復相辨,自相斗殺,尸血狼籍,久乃悟。又棄甲奔山谷及陷河死者十一二。
也就是說在滾滾的濃煙之下,唐軍當時的可見度就如同在夜晚一樣,士卒們沒法互相辨認,于是自相殘殺,尸體和血跡一片狼藉,過了好一會才反應過來。甚至還有四分之一二的人直接丟盔棄甲跑到山谷里,或者墜河而死了。
哥舒翰率領的二十萬軍隊,等到再回來的時候只有八千人了,準備再次召集一些兵卒守衛潼關。
如果只發展到這一步,或許潼關還能再堅守一段時間。但是最后還是被降了也可惜了哥舒翰的名聲,就徹底毀在這一戰上。
就連杜甫被貶華州路經潼關之時,也不由的感嘆道一句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哥舒翰返回潼關以后,崔乾佑本想進兵攻城。可是留守的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