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個時候三家都已經定了大局,但是怎么說也能夠有些從龍之功在。
若是能夠把這件事情稟告上去,那更是無上的功勞
當然,如果是劉豫州那就更好了,畢竟劉豫州待人接物,也還算是不錯的,別的不說,就說和劉璋、劉焉相比劉豫州實為仁主。
而且他們到底已經被劉璋與劉焉甚至包括張魯其人及麾下,消耗了不知多少財力物力。
以及,真說是遷出去,所消耗的人力財力,那也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沒人喜歡背井離鄉,狐死首丘,更何況是人。
真說是出去了,若不能更進一步,唯一能夠指望的那也就是收復失地了。
只是真的到了那個時候,自己一族能不能分到更多的東西,還有沒有位置,那都是兩說了。
這里面的東西,實在多之又多。
即便是各人心思不一,但是到底要考慮的還是很多的。
對于這些東西,不僅僅是劉備一方有這么想的,其他兩方的士族,也并非全都是鐵板一片,那般堅不可摧。
眾人齊匯聚方鏡之前。
那個只在最開始聽見過一回的女聲道,第一回,宴桃園豪杰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方鏡之中再一次回到了最開始的狀態,上面的畫面恢宏壯闊。
山河湖海,江山壯闊,盡在一小小方鏡之上。
那熟悉的女聲開口道,大家好,正巧今天沒事,給大家直播看三國,久等了。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根據三國志以及民間故事寫的小說,這里面有真的,也有虛構。
不同于正史上,作為歷史小說的三國演義就比較戲劇化了。
女聲說著,畫面上也在上演著打斗與其他聲響,只不過上面的人臉或多或少有些看不清,但是總的來說不耽誤什么。
三國演義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詩是明代大才子楊慎所寫,被用作三國演義的開篇,當然這個最開始是沒有的,畢竟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時候,別說楊慎了,楊慎他爹都沒生出來,這首詞是明末清初的毛倫、毛宗崗父子加上去的。
但是不得不說,兩者放在一起,實在珠聯璧合。
“明末”劉備。
“清初”孫權。
“的確好詞。”曹操點頭。
不過排除掉這首詞,三國最開始那句話是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言以概之,算是點了通篇,畢竟三國的故事就發生在東漢末年到三家歸晉的過程。
劉備什么東西
孫權晉是什么
曹操再說一遍
方鏡中下位置,三個留言,霎時蹦出來,醒目至極。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