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后,一群人都勸不住劉備攻打孫權,結果大敗而歸后,諸葛亮曾感嘆,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雖然這個更像是事后感慨,畢竟法正這個時候都死了,別管能不能勸住,都沒有這個機會了。
就算是法正活著,荊州丟了,關羽斬首,法正勸住的可能性實際上也不大,最終很大可能性就是跟著劉備一起前去,要知道,劉備要伐吳的心可不是一時沖動,這里面大概間隔最少有幾個月了,建安二十四年,年末十二月關羽身死,也就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成為漢中王,正是劉備意氣風發的時候,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位,傳聞劉協遇害,劉備發喪,并且給還活著的劉協追封了孝愍皇帝,隨后下面使勁給劉備造勢,弄祥瑞,最終劉備登基,隨后登基完,劉備沒有對漢賊出馬,馬不停蹄地就要帶兵攻吳了。
誰來勸都沒有,劉備已經鐵了心的攻吳了。
秦宓來勸,直接說戰前失利,結果被劉備差點弄死,最終還是一大群人來勸,最終改成被關進大牢,趙云出來勸,直接成了留守人員。
就這種情況下,法正大抵也很難轉圜劉備的心意,即便是再頂尖的謀士,說白了,即便是諸葛亮這個活著死后都要交付大權的人都攔不住。
聞言,諸葛亮卻是搖了搖頭道,“還是不一樣的。”
多個人多種可能,尤其是孝直和主公關系很好,眼神還毒辣,有奇畫策算。
或許是可以直接從源頭勸下主公的,而方法不重要。
法正卻是能夠看得出來諸葛亮的意思,抱著雙臂道,“有一說一,你跟主公關系更好。”
而且這可能已經都不是一句很好就能夠說清的了。
主公在外所有的一切都在你手上。
更別提那句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了。
就這個,誰能夠比得上
就這一句話足以讓天下人羨慕,可不是假的。
而且就看方鏡所言,后世人那都羨慕至極,君臣之情千古傳唱。
都說你倆是魚水君臣,可沒帶著他。
以至于劉協成功在生前死后,各拿到了一個謚號,一個孝愍,一個孝獻,前者不好聽,后者字詞好聽,但是這話落在劉協身上,時至今日聽著卻是帶著些陰陽怪氣。
能不陰陽怪氣嗎
獻,把漢室江山交到了曹丕手上,也叫獻。
被迫交出江山,還要來這一出
許昌中少數人心下那陰沉得要命,而在成都,那更是不少人恨不得咬碎了后槽牙。
“世間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劉備厲聲道。
在此我們順便談談劉備是不是故意謠傳劉協身死,然后劉備好登基為帝的事情。
說起這件事,我們就必須談談曹丕,伴隨著曹丕這邊篡位后,謠言中劉協被人殺的事,不僅僅是出現在蜀漢,也不是劉備這邊無中生有,為了政治目的污蔑曹丕,而是即便是魏國境內那也是有人覺得曹丕對劉協下殺手了,就曹丕的名聲,古往今來那都不怎么樣。
說句跑題的話,曹丕的文學成就不容置疑,治國能力其實也還行,除了關于大魏吳王的事情,橫向對比已經不錯了,不過人品那就不怎么樣了,氣死于禁,無故殺妻,無故殺人小妾,逼死宗親,至于欺凌皇帝,對比之下那都算不得什么大事了,畢竟曹丕直接篡位了。
孫權去你的大魏吳王
于禁
曹丕
曹仁也不由得在那一瞬間,看向了曹丕。
于禁那可是跟著丞相多年的將領,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之人。
結果氣死于禁還逼死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