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目相對,兩人一同前去了方鏡所在。
曹植看了眼這邊,到底沒有開口說些什么。
至于建業那邊,孫權已經不在此地了,等不到劉備的回信,已是領兵向合肥而去了,但是絕大多數的官員仍舊出現在此地。
更是有人早早地準備好了記載方鏡所言,隨時送往孫權處。
伴隨著跌宕起伏的宏偉樂章,方鏡中的聲音再一次重現。
三國時代那些本應該大展宏圖,卻是應該戛然而止的那些人,東吳篇。
首先就不得不提加起來壽數加起來都沒突破六十出頭的孫策和周瑜了,對比一下吳大帝活了足足七十一相比,他們倆加起來,還倒欠二十一,當然鑒于他們兩個是總角之好,升堂拜母,有無通共,甚至這邊孫策寫個信,那邊周瑜就直接帶兵就來了的關系,也就不徹底拆開,索性一起提了。
孫登聽著這些東西,感覺有些迷惑。
倒不是迷惑其他的東西,而是,“張公,干嘛要倒欠”
“”被看著的張昭,這話他實在沒法答。
“老夫才疏學淺,以至于有些聽不明白,且讓老夫再想想。”
孫登更是瞪大了眼睛,“張公也有不知道的嗎”
張昭欲言又止,最終只能道,“天下大事頗多,不知也是很尋常的。”
“哦。”孫登了然地點了點頭。
張昭也收回了目光,至于身側、身后看向張昭的目光,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先說小霸王孫策,眾所周知,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當然,孫策能被稱之為小霸王,是因為孫策不僅能打,而且還能和項羽一樣能殺,屠東冶,鐵血定江東。
而定下江東的時候,孫策不過二十五歲。
孫堅雖然厲害,但是江東基業實際上都是孫策打下來的。
孫策最后能夠從孫堅這邊接到手的,絕對不過數千人,至于地盤,孫堅雖然說是江東猛虎,但是實際上也是袁術的部將,地盤更是沒有。
孫策這邊,十七歲孫堅身死,十八歲起兵,二十五歲平定江東,不過七年,這里面還包括了投靠袁術的那段時間門,真說是平定江東,其中時間門不過只有六年。
興平元年擊敗揚州刺史劉繇,興平二年周瑜來投,起因是孫策在歷陽,遣書呼周瑜。周瑜帶著五百人,以及船糧器杖,星夜馳赴,孫策大喜,對著周瑜就說,吾得卿,諧也。
建安二年,袁術稱帝,孫策去書信責備而絕之,算是徹底從袁術的附屬中徹底脫離了開來,從袁術部將,搖身一變成了一方諸侯,而且還是占據大義的那種,這事可謂是半點挑不出錯來。
建安三年,被封吳侯,是的,孫權的吳侯是從這來的。
當然也是這一年,周瑜給孫策帶回來了一個魯肅,只不過孫策趕得時候不好,這個魯肅對于孫策來說是一個體驗卡,魯肅祖母亡,還葬東城,不過眾所周知,魯肅最后還是回來了,只不過是孫權的臣子,不過這個就是后話了。
建安四年打劉勛大勝,順便孫策和周瑜在這一年,順便成了連襟。
建安五年,孫策并江東,正趕上北方袁紹和曹操的官渡之戰,孫策決定直沖許昌,迎漢帝。
只不過這件事情還未來得及實施,孫策遇刺身死,究其原因,就是之前殺人的太多了,自己又不加以防范,只不過這一次是許貢的門客罷了,遠在孫策要將渡江北襲許的消息傳出來的時候,遠在另一邊的郭嘉曾經料定,策新并江東,所誅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是不是英豪雄杰這里面可能有些水分,但是就結果而言,的確一言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