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就這一幕,實在有些似曾相識。
孫策當年也是計劃都已經做好了,結果人還沒出去就沒了。
周瑜也是。
且不說益州能不能拿下來,就說那日后,東吳到底有個戰略家在前,而不是一路盲打擴充地盤,最終造成只要曹魏想拖,東吳和蜀漢就自動進入等死的狀態,但凡周瑜還在,也不至于到正事干不成,就會背刺盟友的地步。
當然,也可以假設周瑜也拿不下來合肥,但是大概也會勸阻維持原樣,因為別看關羽再厲害,再名震九州,實際上也沒打下樊城。曹魏那邊抽調兵力,只要這邊圍城能圍住,孤兵還能翻起多少浪花
但凡不是孫權親征大權獨掌,能至于被張遼八百人打成那樣嗎士氣直接落的跟沒有似的。
見小利而忘義,圖大事而惜身,這就是東吳后期的情況,當然對于一個單純想要偏居一隅的政權,其實算不上什么,北面打不過就打東面,總之不能讓旁人踩在頭上,警惕有希望搖身一變青云直上的盟友,關鍵是孫權還有進取天下的野心,從當年不愿送質子去曹操那,到后來的打赤壁之戰,更不至于一次又一次的打合肥。
而且這一次的成果,但凡不是曹的早了點,曹丕在那邊坐山觀虎斗,就如今這一遭東吳也就沒了,如果不是諸葛亮強力挽回,蜀漢也沒了,二者總是要沒一個的。
曹丕低著頭,完全沒有抬頭的跡象。
就,這件事真的不必再提了
他已經快把那句欲疑天下來者之心,刻在柱子上了
當然,曹植對此沒有感覺,甚至希望能夠再多來點,雖然八成不會提及司馬懿那件事,但是眼下這個也不錯,免得父王把這件事忘了。
多提提,說不定他的機會就更大些。
兩者皆存,這是可以預見的嗎
怕是很難。
不過就結果來看,長壯有姿貌,精通音律的美周郎,到底還是在三十六歲那年去找孫策了。
而作為周瑜想盡辦法拐來的魯肅,也在襄樊之戰前身亡,建安二十二年,伴隨著魯肅的身死,孫權身邊再無能夠有能力把握大局,欲意進取中原的謀士,伴隨著魯肅死后,這一次接替魯肅的是呂蒙。
話音落下,東吳這邊頓時掀起了一場波瀾,之前的事情歸根結底也就是舊事罷了,至于主公的那點事,之前也都說了不少了,早就明白始末了,但是“建安二十二年”
魯肅為人謙遜嚴謹,施不望報,內外節儉,善談論,文采又極好就這么個人,誰不喜歡
結果建安二十二年身故
頓時就有人眉頭緊皺,更是有人想要寫信給魯肅提醒。
呂蒙作為實施者,其實除了攻打荊州之外,實際上也給了其他策略,那就是占荊州后,攻打襄樊,征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不過就結果,大家都知道,壓根沒打,不過說一句,當時呂蒙的確有病需要養傷,就從他隔年建安二十五年身死就能夠看出來。
不過到底,各種巧合導致了三國的局面。
不過歷史的魅力,大抵也正是如此,偶然與偶然,巧合與巧合,最終創造了三國時代,而不是曇花一現。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