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這個時候的荀彧還是和曹操很一條心的,當然他和曹操不一條心,那都是曹操都要稱魏公的時候了,不過這個就是后話了。
說到荀彧,曹操也沉默了下來。
文若
而被提及的鐘繇也沉默了片刻,文若,哎。
若是未走到如今這個地步,文若的地位實際上是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
日后君臣相得,日后未必不能是一段佳話,只是文若終歸走上了一條曲折的路,更是為其身死。
當年荀彧共患難之人,如今舊人重提,也是讓人無言。
有憤恨于荀彧背叛,也有又恨又惜,亦是有人純粹地想著都已經做到這種地步了,為何不能再退三分
不那么執著,一切早就不同了。
假如魏略不曾亡佚,或許我們還能夠再找到更多一些的描述,不過也可能并沒有,三國史,時至今日江表傳、魏略皆已失傳,我們之所以還能夠依稀能看見些他們的存在,更多的原因是后世給三國志打注釋了,如果能夠重回裴松之的時代,這邊建議裴松之進行更多的抄錄,最好一字不落。
“”
在那一瞬間,曹操有一種疑問解決了,但是還不如不解決的感覺
去他的亡佚
拳頭硬了。
而伴隨著郭嘉和曹操的見面,就那么一次談話,那可謂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曹操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郭嘉亦是感慨真吾主也,郭嘉亦是喜提司空軍祭酒。
并且隨曹操出征,順便在劉備投奔曹操的時候,和周瑜一樣,覺得劉備絕不會久為人下,還是殺了好,曹操非常認同,然后拒絕了劉備。
不得不說,劉備這命運的確是又多舛又幸運。
屢獻奇謀,懂曹操心思,脾氣秉性還能和曹操玩一起去。
只是在官渡之戰,最終因病而亡,身故之時,年三十八歲。
很久之后在赤壁之戰時,曹操還感慨過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實際上賈詡之前就說了,這一戰可以先別打,做好基礎工作,到時候以大勢壓人,不動兵馬,直接等著江東來投就行。
的確,賈詡的人品實在談不上好,毒士之名放在賈詡身上也不一點也不冤,但是賈詡這輩子那都是算無遺策的主,前期,攻打長安這件事就是賈詡弄出來的,中期和張繡一起,曹操一來,直接勸降張繡,要不是曹操后來調戲寡婦惹怒張繡,賈詡大概就要無縫換老板了,不過伴隨著官渡之戰,張繡要投袁紹,賈詡繼續勸張繡投曹操,隨后在曹操這邊平步青云,離間馬超和韓遂,后期戰隊也沒站錯過,伴隨著曹操來詢,賈詡發起了最大助攻,徹底讓曹操下了決心,曹丕遂成王太子,官至三公。
原本賈詡的臉上還沒有半點感覺,畢竟當年事做都做了,他也不后悔,更不怕后人談,但問題是那后面那句話
好事是好事,但問題是當著曹操的面說那就不是好事了啊
曹操也瞥了賈詡一眼,好你個賈文和啊,合著你也暗地里參與了是嗎
后期戰隊曹丕遂成王太子官至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