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前半輩子跌宕起伏,后半輩子原本的情況來說或許是其起起落落落,但是伴隨著方鏡的改變,有些東西就截然不同了。
上庸與曹操對峙,烈馬紅棕,意氣風發。
自徐州之時,潰不成軍,多年奔波,時至赤壁之戰,借將在外,聯軍大敗曹操,時至如今,荊益水路為一,拿下襄樊,劍指萬羅,兩方對峙。
談不上多么的揚眉吐氣,那絕對是心態與曾經大不相同,就此舉雖不曾一舉之下大潰敵軍,但是卻是實實在在的守下了上庸。
就那一戰,幾乎可以說是舉兩方絕大部分可調動的兵力。
可以說少有的正面勢均力敵的大戰。
在這個過程中關羽亦是證明了他的能力。
不過曹操那邊亦是名將如云,尤其是如今大軍在前,到底也是不易。
而也就是伴隨著兩邊僵持不下,作為守城一方的,拖得起,曹操那邊拖不起。
尤其還是他領軍在外,而在四處開始有些浮動。
即便是大浪淘沙多次,如今仍舊有人不死心,試圖在這種局面之下做最后的努力。
亦是有人想要趁亂喝口湯。
憑借著方鏡造謠生事的也有上一些。
畢竟方鏡都有言,關羽名震華夏的時候,那可就是最危急的時候。
若不是孫權那邊背后捅刀子,天下什么樣都說不準。
而如今雖然局面不太一樣,乃是曹操出兵,劉備一方防守,但是就結果差不多
而且就眼下的局面,說不準還更危急些
等到一切大亂,中原大地到底姓什么那就說不準了。
甚至就算是絕大部分的地方不為自己所據,只要占據一方當個土皇帝也就足夠了。
君不見不還有什么遼東之人嗎
多年沒人管,即便是在那邊左右橫跳那都要供著,可以說拿著踏板越跳越高,甚至還有稱帝的機會,雖然最后沒成功。
但是別的不說,就這情況讓不讓人羨慕
或者不看遼東的公孫淵,往張魯那邊瞄,后世富貴長存學著比較難,但是有心就是一個投降六子皆封侯,這個還不能當參考嗎
就這如今這么安安穩穩過下去,怎么比得了
當然,就算是對于方鏡中事情聽得不那么清楚的,亦是有動了心思的。
可以說伴隨著時間一長,內部越發動蕩,曹操的戰略目標就從奪回宛城變成了防備。
這一戰別的不說,至少要壓制住劉備,拿回襄樊最好,若是拿不回也要把劉備壓制在豫州以北,宛城以南,定要守住南陽
最終兩方對峙到最后,劉備雖然沒有率大軍向前,但是拿下了樊城。
曹操雖然沒奪回樊城但是宛城仍在。
也就伴隨著曹操退軍之時,關羽趁此機會跨過襄江直拿下新野、義陽大破敵軍,一時間望風而降。
而在此后,關羽亦是領兵向宛與劉備共同發兵,甚至在日后身體力行證明了什么叫作能夠名震華夏的大將,不過這個就是后話了。
事情當前,兩邊詭異的都達成了勝利,于另一邊淮南
倒是也不必多談些什么。
據說東吳那邊如今在努力研究火藥,如今已經成功研究出來了小火花,據說指尖大小的火花還挺好看的。
嗯
倒是的確比成都與許昌快上了一些。
就是這道走得可能有那么一點偏,但是到底對不對,這件事誰也不知道。
方鏡到底沒給正確方式,歸根結底,全靠煉丹師手搓。
不過到底鑒于樊城的丟失,到底還是延遲了曹操登基的時候。
但是只是延遲一些時間罷了,天降祥瑞這種事情如果說之前還需要偽造,那現在就是非常之純天然,伴隨著方鏡弄出來的東西實踐出來后效果拔群,多積攢積攢就有了。
現成的,比什么都管用。
也伴隨著消息傳到蜀中的時候,由于方鏡的提前告知到底也談不上什么意外,至于如今這提前
只能說,也并不意外。
曹操的面子和里子都沒了,已然是如此了,更進一步也不過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隔壁的曹操篡位了,為了大漢江山延續,那就必須登基了,尤其是還弄到了那邊的初始版本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