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十六子出繼之后,這些軍功貴族們果然消停了許多。
尤其是之前那些所謂的八爺黨們,都是散的散,走的走。
畢竟大家雖然聚在這里推舉八阿哥繼位,是因為八阿哥“賢德”,大家都是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
但是要是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要付出自家的爵位和數代的富貴,那就是大大的不劃算了,還是繼續做個忠臣良將吧,如今的皇上也挺好的。
群臣如此善變也是廉親王沒有想到的。
皇帝繼位才不過短短半年不到,廉親王身邊的人幾乎都消散一空,哪怕以廉親王的城府,此時也不免生出些許的惶恐,若是自己失了這些黨羽,那皇帝揮下來的屠刀只怕會更快。
皇帝此時并不知道廉親王的所思所想,他這會兒也忙著大封功臣呢。
雍正元年三月,皇帝加封馬齊、隆科多、年羹堯為太保,又晉封年羹堯三等公爵位。
要知道,此時的年羹堯,還不是后來那個威震青海的年大將軍,他在如今的雍正一朝,其實還寸功未建,寸土未取。
可是即便如此,皇帝依舊恩重有加,甚至不止是年羹堯,整個年氏家族都受到了皇帝的提拔。
宮里的年妃被冊封為貴妃,年家被抬入鑲黃旗,年羹堯賦閑多年的兄長年希堯被實授廣東巡撫,年羹堯的妹夫被任命為蘇州織造,更有甚者,年羹堯那快八十的老爹都被加了尚書銜。
這簡直就是滿門榮寵,該說不說,當雍正皇帝信任一個人的時候,他給你的恩遇是只多不少,絕對不會含糊。
以至于隆科多有時候都會胡思亂想,皇帝這樣恩重有加,是不是想捧殺他們啊。
但是后來想想又覺得沒必要,皇帝要真的想要你死,何必這么拐彎抹角,那有的是辦法。
反正無論如何,等到四月份,年羹堯返回西北的時候,他個人絕對是感激涕零的。
即便是當年對他信重有加的康熙皇帝,也未見對他有如此恩遇,此時的年羹堯對當今皇帝,那滿心都是要報答君恩。
同時在四月的時候,大行皇帝的梓宮也終于從壽皇殿送往遵化景陵安葬。
這也算是大事了,皇帝對此非常重視,命令禮部拿出了一份十分隆重的禮儀。
等到梓宮入了地宮,要回轉的時候,皇帝突然突發奇想,想要讓貝子胤禵留在附近的湯泉留護先帝陵寢。
雖然皇帝自己說,這是他突然想到的,但是隆科多卻覺得這多半是他早有預謀。
十四貝子自打從青海回到京城,對于皇帝的不遜肉眼可見,最近雖然日日在太后跟前侍奉湯藥,但是聽說也是牢騷滿腹,讓太后都跟著垂淚不已。
皇帝現在終于登臨大位,掌天下權柄,如何能容忍得了這個,只怕很早就想要將十四貝子趕出京城了吧。
隆科多能理解他的心情,但是還是不免勸了幾句。
“皇上,太后如今身子不好,若是十四貝子離開,只怕太后掛懷骨肉親情,不利于養病。”
說到底,你親媽還沒死呢,你就這么折騰你親弟弟,老太太要是一旦有個萬一,你這個罵名就得背一輩子。
雍正當然也能想來這一點,可是他這心里,就是有些不舒坦,他如今已經登臨大寶,老十四還如此不馴服,皇額娘也站在他一邊,這讓他的內心如何好受。
隆科多也能看出皇帝眉眼間的不豫,繼續進言道“皇上不如讓太后多勸誡十四貝子幾句,十四貝子桀驁,但是想來太后的話他還是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