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又不由皺了皺眉“既如此,那這西學還要學習嗎”
隆科多急忙進言“此雖小道,但是也頗有用處,不然圣祖仁皇帝也不會如此推崇,日后即便我大清不用,也該知道幾分道理,不然若是人有我無,那也是一大危害,不過臣想著倒也不必被這些傳教士拿捏可先遣使過去看看情況,若是能購得書籍,豈不是兩全其美”
被人拿捏這種事,皇帝是萬萬忍不了,但是想著萬里之外的國度,他還是有些拿不定主意“那地方那樣遠,這東西也不見得簡單,派誰去合適呢”
隆科多可不敢在使節問題上提意見,只是笑著道“遣誰為使,臣不敢自專,但是臣家族之中,卻也有幾個子弟,學得幾分西洋理學和西洋語言的皮毛,可為輔助。”
皇帝自然是喜歡這些能為自己解憂的臣子,立刻就高興了“舅舅果然深得朕心,此事朕會仔細考慮的。”
隆科多見皇帝應了,心下也松了口氣,他現在能做的都做了,至于成與不成,就看日后了。
五月的時候,皇帝在太和殿開了大朝會,這還是皇帝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大朝會,來的人很齊全,烏壓壓望過去一片都是人。
隆科多當然也在,不過他身為吏部尚書,自然不必站在外頭,而是站在太和殿里面,這一日的大朝會也沒啥重大事件,都是一些老生常談,議完之后很快就退朝了。
不過等退朝之后,與隆科多幾個重臣商討國事的時候,皇帝卻突然道“如今和碩特部的酋長羅卜藏丹津蠢蠢欲動,西北局勢越發緊張,朕準備下令,讓年羹堯總理川、陜、甘、云四省的一切事物,以備來日。”
皇帝這話一說出來,幾個重臣都不免面面相覷,眼中也生出猶疑之情。
要知道,如今的西北局勢,是有兩個人坐鎮的,一個是貝子延信,一個是年羹堯。
這兩個人,延信雖然是宗室出身,但是他卻是胤禵一手提拔起來的鐵桿,之前為了召胤禵回京,便讓延信代管了撫遠大將軍印。
雖然大家早就知道,皇帝是不會允許十四貝子的人長久掌控西北軍務的,但是也沒想到,皇帝這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玩這么大。
竟是直接將四個省的事物全部交付于年羹堯一人之手,那若是年羹堯生出異心又該如何呢
雖然大家心里都這么想,但是嘴上卻都不敢說,隆科多心里明白,皇帝這是把所有籌碼都押在年羹堯身上了,一把,成了那皇帝地位越發穩固,要是失敗了,也可以殺了年羹堯,誰讓他辜負皇恩,而皇帝這兒還有回旋的余地。
畢竟皇帝他是真的不懂軍事,這事兒肯定怪不得他。
不過能做出這種事,也和皇帝的性格有關,雍正這個皇帝,是很容易情緒上頭的,在不久的將來征伐準噶爾時,皇帝也是將萬千希望都寄托在傅爾丹身上,不過那一次,皇帝卻沒能賭對,一場和通泊之戰,清軍差點被全殲。
不過這次因為隆科多早知道結果,便也閉口不言,皇帝熱血上頭,想要搞什么君臣相得就讓他搞吧,有他后悔的時候,自己這段時間潑的冷水已經夠多了。
果不其然,雖然幾位大學士都提出了異議,但是皇帝主意已定,他們也改變不了皇帝的想法,因此很快的,這道詔令就頒布了下去。
年羹堯至此徹底掌控了西北的軍政,初步實現了軍政一體。
不僅如此,很快皇帝又下了一道命令,將延信的西安將軍的職務免去,任命年羹堯繼室的叔叔為西安將軍,等于將西安八旗的指揮權也給了年羹堯。
皇帝對于年羹堯的信重幾乎已經達到了極致,隆科多有時候都在想,要是年羹堯沒有實現皇帝的期待,那將又會是怎樣的下場。
不過這一切的想象都是空談,雍正元年八月羅卜藏丹津正式起兵反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