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祭天結束之后回京的路上,隆科多也不免想起這一日的事情。
關于弘時和廉親王勾結,隆科多雖然早有預料,但是當真正發生的時候,他的心中還是忍不住感嘆,這都是什么倒霉兒子啊,這種蠢事兒也做得出來。
哪怕你去討好怡親王呢,也比找廉親王好得多吧。
但是無論如何,這孩子的腦子進水行為看起來已經開始了,隆科多也不愿意摻和進這些破事兒里頭,目前為止,弘歷的太子之位那是穩穩當當的,其他人都沒有一爭之力。
也不知道皇帝知不知道自己好大兒的這種行為,反正皇帝目前為止看起來還是很開心的,一方面因為西北的戰事進行的很順利,年羹堯這個人還是很有能力的,自己沒有看錯他,一方面則是因為,目前為止,他對于政治上的追求也開始走上正軌。
所謂的“攤丁入畝”政策和“火耗歸公”政策,都已經開始有眉目了,雍正心里只覺得躊躇滿志,覺得建立功業就在眼前了。
也是因此,這段時間他對大臣們也算得上和顏悅色。
大臣們也都十分罕見的輕松了幾天。
但是隆科多卻是了解皇帝的性格的,因此他當差,依舊是半點都不敢放松。
雍正元年十二月的某一天,隆科多入宮給皇帝匯報政事,正好碰見雍正在看折子,見他進來,就讓他先坐下,等自己看完再說。
隆科多老老實實坐著,等喝完了半盞茶,雍正這才放下折子。
“今日看了一天的折子倒也沒白費,竟是發現了兩個賢才。”
看著皇帝樂呵呵的樣子,隆科多十分捧場“哦不知哪位同僚能得皇上如此青眼”
皇帝笑著將兩封折子遞了過來“就是這兩人,頭一個你應該也知道,正是山西布政使田文鏡,去年的時候他稟報災情有功,朕就讓他署理山西布政使,沒想到此人果真是個有才之人,在山西任上厘清公務,革除弊病,這才短短幾個月,就使山西吏治為之一清,如此人物可算得上人才”
隆科多聽著這個名字就心下一動,田文鏡這個名字他是聽說過的,在歷史上,好像的確是個有名的官員,他大致掃了一眼田文鏡呈上來的折子,便立刻笑道“果真是大才,皇上慧眼識珠,微臣為皇上賀。”
皇帝聽著這話越發高興了,又指了指另一封折子“還有這個李衛,不過捐官出身,在云南也不過是個道臺,管理鹽務,但是行事也是勤勤懇懇,政績卓著,如此人物,放在云南管鹽務還是委屈了。”
李衛就更大名鼎鼎了,拍他的電視劇隆科多都看過呢,因此就更沒啥異議了,直接又吹捧了一番。
同時他也意識到,皇帝這是已經開始給自己的新政改革找幫手了。
田文鏡和李衛這二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出身都很一般,田文鏡不過是監生出身,李衛更干脆了,他祖上是商人,他自己也沒有半點功名,是捐官出身。
這樣的人,一不容于滿洲勛貴,二漢人士大夫也多半看不上他們,因此若是能獲得皇帝的寵幸,被皇帝提拔,那絕對就是皇帝的死忠,生死禍福只能依靠皇帝,忠誠度也會大大提高,施行起皇帝的政策也會不遺余力。
而且這兩人還不止是出身可以掌控,更重要的也是很有能力,這樣就更好了,皇帝也更可以大膽放心的任用他們。
想明白這一點,隆科多就明白,這田李二人的崛起是不可逆轉的,皇帝已經開始出手了。
之后事情的發展也果然如同隆科多猜測的一樣。
剛翻過年去,朝廷才剛剛開印,皇帝就下令,提拔山西布政使田文鏡為河南布政使,云南鹽驛道李衛為云南布政使。
要知道,布政使可是地方二把手啊,管理全省的財政賦稅,這樣的高官,皇帝卻像是揚沙子一樣隨手撒出去,而且這二人的升官速度也未免太快了,要知道一年多之前,這二人都只不過是一個郎中罷了,能如此快速的升遷,都是靠著皇帝的大力提拔。
眾臣們雖然心下都有異議,但是如今也只敢私底下說說,大面上是絕對不敢和皇帝叫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