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如今的皇帝可不是圣祖仁皇帝,對他們這些大臣,可沒有那么多的寬容,要出手,便絕不會手軟。
處了內政人事上的變動,軍事上皇帝也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整,他名岳鐘琪為奮威將軍,專征青海。
要知道,之前岳鐘琪不過是參贊大臣,一般是管理軍務,輔助統帥,大致起個參謀的作用,但是現在有了將軍銜,那就是真真正正可以名正言順的領兵打仗了。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來皇帝對岳鐘琪的信任,同時也能看出來,皇帝對于年羹堯還是想要做一些制約的,但是這個制約可能約等于無。
而這二人也沒有辜負皇帝的信任。
二月的時候,年羹堯便率領大軍,大破羅卜藏丹津的主力,平定了青海。
等消息傳到朝中時,正是清明節,皇帝正在景陵祭祖,一聽到這個消息,頓時大喜過望,立刻晉封年羹堯為一等公,還說年羹堯和所有立功將士都是自己的“恩人”。
這話說的就有點夸張了,隆科多聽了只覺得尷尬的不行,但是他又知道,皇帝就是這么一個性格,上頭了什么話都往外說。
之前圣祖仁皇帝所說的喜怒不定還真沒說錯他,真真是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不過不管皇帝怎么說吧,這場仗總算是打贏了,朝廷上下都很高興。
立功的加官進爵,沒立功也再不用擔心仗打敗了。
但是有一個卻很不高興,這個人就是廉親王。
皇帝的心腹打了個大大的勝仗,既給皇帝長了臉,又穩定了皇帝的地位,皇帝對于所謂八爺黨的優容寬待,也終于到頭了。
就在同月,皇帝詔王大臣,當面訓飭胤禩,說他結黨營私,但是這次也沒有直接出手對付胤禩,而是令他改過,還讓諸王大臣觀察他的善惡,然后據實以告。
這不就是讓所有人都監視胤禩,挑他的錯處嗎
這樣的行為,便是個圣人只怕都不可能不犯一點錯吧。
但是胤禩又能如何呢
新帝地位越穩固,他身邊的人也就越少,及至如今,已經差不多成為了孤家寡人,面對皇帝的斥責,他也只能跪下磕頭認錯。
除了胤禩,皇子中其他幾個八爺黨皇帝也沒放過。
說是藏傳佛教有個活佛,叫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這人在喀爾喀蒙古的影響力十分大。
他和康熙的關系很好,前段時間康熙駕崩,這位活佛一大把年紀了,就非得來給康熙奔喪,結果來了祭祀完先帝,就給死了。
但是活佛這種宗教人物,死了當然不能就給埋到北京,肯定得送他的遺體回喀爾喀蒙古安葬,而且這個送行的人地位還不能太低。
雍正皇帝左看右看,最后就挑了敦郡王胤來做這件事。
一方面胤是先帝之子又是郡王,身份地位夠了,還有一方面是因為胤的福晉是博爾濟吉特氏,也算是蒙古女婿,從親緣關系上講比較親近。
但是胤雖然在政治上一事無成,可是他高貴的出身卻養成了他貪圖享樂的性格。
皇帝給了他這么一件差事,其實你麻溜干完就完事了,又不是讓你住到蒙古去,但是他就是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