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他小時候要考功名呢,都是六歲才開始讀書,這皇家教育未免也太可怕了些。
不過不管皇家教育怎么可怕,大外甥本人還是很聰明的,也很坐得住,張鶴齡和皇帝就站在文華殿外看了好一會兒,都沒見他有半分走神或是坐不住的現象,老師教的知識也記得又快又好。
弘治帝一時間眼中滿是笑意。
張鶴齡也覺得驚奇,要知道他可是見過真正的小孩子讀書的,他弟弟張延齡,小的時候兄弟兩人一起讀的書,他到底重活一世,比較穩得住,但是張延齡就不同了,坐下之后就跟屁股被馬蜂蟄了一樣,不到半刻鐘就坐不住了。
當時他沒少因為這個教訓弟弟,也以為這世上的小孩都這樣,沒想到大外甥竟是果真與眾不同,不愧是大明朝太子。
倆人看了一會兒,也沒去打擾老師講學,弘治帝就領著張鶴齡離開了,他邊走邊笑著道“太子已經讀書一個多月了,給他講課的沒有不夸他的,只是這孩子除了聰明之外,到底行事輕浮一些,還需要好好管教啊。”
張鶴齡心說小孩都老實成這樣了,還要怎么管教,別給整逆反了。
但是這話卻不好和皇帝說,只笑著道“學習之道有張有弛,至于性情,等他慢慢長大些許就穩重了。”
皇帝一聽這話,只覺有些好笑“你這話,竟是和你姐姐一模一樣,朕還以為,你如此下死手管教延齡,能明白朕的一番苦心呢。”
張鶴齡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腦袋“延齡都這么大年紀了,還這么不成體統,臣自然是要下重手,但是太子還小,臣便想著”
誰知皇帝卻搖了搖頭“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小孩子的性格,還是得從小就慢慢培養才好。”
張鶴齡一時間有些語塞,他突然覺得,張延齡這不就是自己教育理念的反面教材嗎他拿張延齡說事兒,只怕會讓皇帝更下定決心。
張鶴齡一時間有些無語,不過想著皇帝整天忙朝政,應該也沒這個閑工夫天天教訓太子,便先順著皇帝的意思道“皇上圣明,不過臣看太子聰慧懂事,想來等懂得圣人的道理之后,就會好的。”
弘治帝點了點頭,心中卻是若有所思,他就這么一點骨血,日后大明江山也得交到這個兒子手上,對于這孩子的教育問題,還是不能放松啊。
張鶴齡這天是在宮里用的晚飯,大外甥他還有弘治帝三個人一起用的膳,大外甥高興壞了,纏著他還想要禮物。
上次給他的那個萬花筒他已經玩膩了,想要別的玩器。
張鶴齡笑著哄他,等下次入宮再給他帶,小孩還有些不高興,撅著小嘴等著人去哄他。
張鶴齡也很給面子,耐心哄了又哄。
小孩這才高興了,又親親熱熱的依偎在張鶴齡懷里。
弘治帝看著這一幕,有些好笑的搖了搖頭,這小子,自小就被所有人都捧在掌心,從沒遇到過任何挫折,這樣的孩子,日后長大,面對偌大一個國家,又會怎么樣呢
人都說生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如今的弘治帝正是這個心理,這還沒怎么樣呢,就操心起以后得事情了。
張鶴齡用完晚膳就出宮了,弘治帝叮囑他,一定要小心做事,如今雖然劉健被說服了,但是言官們的視線還是都在盯著張鶴齡,弘治帝也怕因為這件事,再鬧出什么事端來。
張鶴齡自然老實應下,心里也想,這幾日還是要低調一點,少冒頭。
之后一段時間,張鶴齡的日子都過得很低調,每天早出晚歸,也不和那幫商人宴飲了。
當然了,他之所以不宴飲,是因為經銷商已經定下了,現在就是根據經銷商的財力和經銷商所在地的體量給他們分發貨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