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十分激動的將剛剛張鶴齡說的那番話給閣臣們都說了一遍,等皇帝說完之后,三個閣臣都是若有所思。
許久,劉健先開了口“壽寧侯所言臣覺得很有道理,只是壽寧侯之前未曾接觸過軍事,若是突然任命為參軍,只怕會引起大軍動蕩。”
這個動蕩自然不是指那些個小兵,而是指這次北征的幾個高層。
人家從大將軍到底下的五個將軍,都是實打實打過仗的,而張鶴齡卻是連兵都沒帶過,他突然空降,那些人心里肯定會琢磨,皇帝不會是不信任他們吧。
壽寧侯聽到劉健這么說,也覺得很有道理,便勸皇帝“皇上,臣只是統籌一下手底下的幾個人,其實不必有何官銜。”
弘治帝看了眼小舅子,卻并不同意。
“若是無有軍職,如何能服眾而且只是參詳軍事,也并沒有正式的軍中職位,相信保國公也能理解的。”
皇帝對保國公十分信任,保國公對于皇帝也算忠心,因此皇帝才有此言。
劉健沉默不語,李東陽看著這一幕,急忙從中緩和氣氛“皇上和劉相公所言都是正理,不如這樣,先讓壽寧侯前往西北安排細作,職位先不必安排,皇上可以向保國公下一道密旨,告訴他此次的用意,再讓保國公任命壽寧侯職務,如此既可以不動聲色,也可以安定軍心。”
這個法子倒是很合理了,不僅可以將消息控制在很小的范圍之內,也可以給保國公表態,朝廷還是信任你的。
皇帝聽了也覺得妥當,笑著點了點頭“李卿謀劃得當。”
劉健聽了也點頭“如此即可。”
謝遷看著兩個同僚都答應了此事,忍不住又補充道“此事需得秘密從事,不露分毫,除了我們幾人與保國公,不得讓任何人知道,壽寧侯前往西北的借口也需得找好,不然難免引人注目。”
這個不算事兒,劉健立刻道“過幾日要往西北運糧草,就勞煩壽寧侯押解。”
弘治帝也點了點頭,看向張鶴齡“壽寧侯覺得如何”
張鶴齡自然沒有不應的“正該如此。”
君臣幾人,很快的就將一些細節談好,李東陽知道張鶴齡有這個消息渠道,還叮囑他,仔細探聽草原那邊的消息,尤其是有關于王庭的消息,明朝自打土木堡之后,對于草原那邊,消息來源就幾乎斷了,首領各個都叫小王子,也不知道這個小王子是哪個。
這個張鶴齡自然也放在心上,立刻就答應了,他之所以一開始鋪陳這個消息網絡,就是為了日后的應州大捷準備的,沒想到竟也能提前用上,那自然就要物盡其用了。
等商議完細節回家,已經是很晚了,回來的時候,媳婦王氏還有兒子張宗說都睡下了。
張鶴齡也不愿意打擾他們母子倆,便自己個在前院歇下。
等第二日醒來,立刻讓人將手底下幾個負責西北跑商的人叫進了府,同時去了后宅告訴妻子,幫自己準備行囊,最起碼也得準備一個月的。
王氏聽了這話有些驚疑不定“侯爺,準備這么多東西干什么”
張鶴齡擺了擺手“不必多問,是有正事要做,麻煩夫人幫我準備一下便是。”
見著他不愿意多說,王氏便也沒有多問,她是知道自己這個丈夫的,若是不愿意說的事兒,那你磨破了嘴皮子也是問不出一句話的。
和妻子說完話之后,張鶴齡就去了前院,幾個跑商的人也正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