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這上燈圓子比此時常見的上燈圓子要大不少,郭敞因為曉得素娥常在吃的上有巧思,并不覺得這奇怪,只當是素娥又有什么新做法了。便道這上燈圓子還是如常煮著吃么20”
“先去煮一碗罷,正好朕有些餓了。”郭敞也沒多想。主要是素娥過去搞出來的新吃的都很不錯,郭敞也不覺得她會翻車。
煮上燈圓子是很簡單的事,甚至用不到御膳房,福寧殿后有茶房,平時能煮茶煮粥煮湯水什么的,這時候煮個上燈圓子自然也不成問題。
說起來一層兩格,一格也裝不了多少上燈圓子。不過這上燈圓子個頭大,而且只是做個點心吃,也不必吃飽,王志通便讓人只煮了四只到時候先盛來兩只就該夠吃了。
煮上燈圓子時,郭敞就看另外二樣,首先是上燈圓子旁邊的油,大約都是圓的,個頭也之稍小一些,就放在同一層了。相比起明顯比一般上燈圓子大不少的元宵,這些油就很正常了。
郭敞也不奇怪,此時油才是元宵節的代表食物,而不是什么元宵。所以哪怕是湊數,送節食的話也該包含一份油。這種傳統食物就不該講究什么推陳出新,最傳統的樣子就好了。
油在素娥看來,其實就是一種炸湯圓,而且此時的油就和上燈圓子一樣,是沒有餡兒的。素娥實在吃不來,但也無意在里面擱糖。最后只按照自己上輩子老家做油炸果子的辦法,搓好后的油糯米團會滾一圈糖再去炸。
所以素娥送的這些油倒是比普通油上色深一些但郭敞以為是素娥炸的時候偏愛這種炸的厲害一些的,這也是個人口味,不值得奇怪。
“油便元宵節時吃吧。”郭敞點點頭,沒多說什么。
這種炸出來的油錘,剛出鍋可以直接吃,又香又脆、又軟又糯,是最好吃的。不過大家其實很少吃剛出鍋的,特別是尋常人家,難得用一鍋素油,所以會一次炸很多。炸出來的油也能吃很久,從正月初
吃到元宵節過完也不成問題吃法就是拿去煮著吃。
揭開上面一層,下面兩層的解釋明顯要精致的多。郭敞首先就被左邊做成桃花形狀的粉色典型吸引了注意力“這一定就是桃花酥了。”
說話就拈了一個吃,這類點心一看就是直接吃的。
桃花酥是清朝時的糕點,素娥曾經做過制作視頻,這時再做也不難adashadash非要說難度,大概就是asquo油酥arsquo和asquo水油皮arsquo了。當然,相比起荷花酥那種,桃花酥已經很簡單了,畢竟不要求層層張開的造型效果么。
不過桃花酥在此時已經很精致很可愛了,郭敞嘗了一個,發現味道也好,不是那種中看不中吃的。就點點頭說素娥一貫是這樣的,點心要好看,但也要好吃,絕不做那等樣子貨。20”
相比起桃花酥,旁邊的米花糖就要樸素不少了。米花糖也是清代才有的點心,不過郭敞一見米花糖就笑著說“這不是孛婁么”
所謂孛婁,其實就是華夏爆米花,用糯米來爆的那種。起源于漢代,到此時已經是元宵節爆款小食之一了,和上燈圓子差不多。孛婁是擬聲詞,擬的是米花爆開時的聲音,除了這個外還有炒米糯米花等名字。
而米花糖說起來也簡單,不過就是豬油在鍋中加熱化開,然后加入飴糖,等待飴糖融化冒泡,就可以吧爆好的糯米花加進去了。迅速翻滾,使米花均勻裹滿豬油飴糖液,最后鋪在板子上壓平,切成合適的小塊,就是米花糖了。
這是一款非常簡單,看著也很樸素,但吃起來很香甜的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