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榆一如既往發揮,靠著一身蠻力,從不翻車,另一頭,韓景、徐飛他們也在艱難地適應中。
小麥地里今天不需要這么多人,韓景和徐飛沒有種小麥,他們被調去種大豆。
大豆往往是和紅薯、玉米、土豆套種的,主要目的是為肥地,紅薯和土豆地里需要套種大豆的在收獲紅薯后已經種完,現在只剩下玉米地還沒來得及種。
而玉米地之所以沒在玉米收獲后立刻種下,只因在種大豆前還需要先將玉米地里的秸稈清理干凈,這同樣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韓景和徐飛被分配到的便是清理玉米秸稈這種需要力氣大于技術的活兒。
但不意味著完全不需要技術。
砍秸稈需要技術,捆秸稈也需要技術,秸稈曬干后可以當柴,每家每戶都能分到一點,包括知青點,連搬運秸稈也需要技術,純靠力量也不是不行,就像葉榆那樣一力破萬法,但他們的力量顯然不夠。
好在有同組人幫他。
第二小組的小組長洪叔是個有遠景的人,他愿意收下韓景和徐飛,也是看他們畢竟是年紀男人,現在活干不好,以后活未必干不好,兩人這年紀還能干不少年。
其實洪叔更想被分配的是葉榆,可惜葉榆被第三組搶去了。
他當初怎么沒看見葉榆是個潛力股以為她是個嬌生慣養城里人呢主要還是知青來的那個下午,偷偷去看知青時被她的外貌長相給糊了眼。
洪叔一想到這個,悔的有點肝疼,他覺得自己一向比其他小組長聰明,偏偏在這件事上終日打雁,叫雁啄了眼。
不過既然已經接手韓景和徐飛,洪叔對于他們一開始的糟糕表現也早有心理準備,專門派了兩個經驗豐富的老手指點他們。
有了老手的幫忙,韓景和徐飛果然好了很多,不像第一天那那么無頭蒼蠅四處亂竄,至少有了參照物,也終于慢慢上手。
但體力勞動畢竟是體力勞動,勞累與艱苦無法改變。
韓景和徐飛秸稈砍了一個小時,腰酸到不行,玉米葉刮得他們臉上手上又癢又疼,還有不知名小飛蟲。
哨聲一響,村會計巡視一圈,兩人一個上午各自獲得3個工分,這個成績不說多優,但也沒特別拖后腿。
韓景非常高興,炫耀自己比一天的1個工分進步不少,而累得坐在地坎上的徐飛也配合地跟他擊了個掌。
村里人不明白他們在得意什么,三分幾乎是組里最差水平,有人得了滿分都沒得意,他們還真是少見多怪。
但洪叔這樣的聰明人或部分老一輩看韓景二人的目光帶著滿意甚至欣賞。
這倆小子活目前干的雖然還一般,但勝在性格敞亮,沒壞心眼,干活一般學習便罷了,同一小組最怕的是那種背地里使壞的,人品比什么都重要。
與葉榆、韓景、徐飛相比,花菲菲所在的工作相對輕松許多,尤其因第四小組的小組長正是村里的婦女主任白云嬸。
作為一名婦女干部,白云嬸覺悟很高,常常奔波處理村里各家各戶大大小小的家庭矛盾,雖不一定都解決,但絕對熱心,她對對于女性也有一種天然的憐惜。
花菲菲不僅是個年輕姑娘,長得瘦瘦小小,跟個孩子似的,臉又是可愛的蘋果臉,嘴巴在不面對葉榆時還是很甜的,自然收獲到包括白云嬸在內不少嬸嬸婆婆的憐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