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若是強硬些,不該一人都征不到。”張九齡目光眺望著窗外,幽幽道。
李長安聳聳肩“為了躲避征兵,那家的郎君連自己耳朵都給削了一半,這樣的人征發過來又有何用呢”
張九齡了然點點頭“少半邊耳朵,只是外貌上瞧著不雅了,不影響出力氣,這個辦法倒是不錯。”
“我聽說大唐的軍隊剛剛和吐蕃打過一仗,大唐大獲全勝。”李長安忽然冒出這一句來。
張九齡聽出了李長安的未盡之言。
“荊州富饒,又位于大唐中央,縱是荊州一時半刻征不上兵,總歸也有其他州頂上。”
大廈不是一天倒下的,府兵制倒塌總要有個過程。
長安之地數年前就征不上兵了,因為長安最繁華,那里的百姓也最會鉆空子。而后便是洛陽,在之后就是荊州這些上州,再過些年恐怕中州和下州也要征不上兵了。
“你覺得為何會人人都逃避兵役呢”張九齡問李長安。
“待遇不好唄。”李長安絲毫沒有猶豫。
當兵說到底也就是個工作,這工作淪落到人人都不想干的地步,最根本的原因肯定是待遇不好。
“哦,難道不是百姓不知忠義嗎”張九齡眼底閃過一絲笑意。
李長安看向張九齡“十個百姓里有九個連忠義兩個字怎么寫的都不知道。對大字都不識一個的百姓大談忠義,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人得先吃飽飯才有心思去講忠義啊。”李長安感慨道。
張九齡欣慰的看著李長安。
“是啊,就是這么簡單的道理,朝廷重臣卻無一人想得到。”
李長安誠懇道“我覺得他們不是想不到,而是說出來對自己又沒好處索性就不說。”
甚至對他們還有好處。
每個地方的情況可不一樣,荊州的百姓逃兵役只能削掉自己的耳朵,長安的百姓逃兵役可不削耳朵,他們會賣身給權貴為奴,不僅可以逃兵役還可以逃稅賦。
過不下去的百姓會把自己的永業田先賣給權貴換錢,土地賣完了之后,再把自己家的孩子買給權貴為奴,最后再把自己也賣給權貴為奴。
權貴既收獲了土地又有了可以使喚的奴隸,怎么看都是好處。
李長安站在她自己的角度,她若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大唐公主,她也覺得大唐現在的制度好。
她有錢有權,可以買土地、置辦宅院、買奴隸,至于邊關還有沒有將士。
權貴生在長安城里,住在長安城里,哪里知道邊關之事呢能聽過兩首邊塞詩,已經是離邊關最近的時候了。
“老師,我可否看一看荊州的土地冊子”李長安對于張九齡提出了要求。
府兵制的崩潰下面肯定有更根本的原因。
而封建時期的所有制度崩潰的原因大多只有一個土地兼并。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