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荊州的天還不算冷,清晨,太陽從朝霞中冒出小小的一角,路上有些小風,帶著雨后的濕氣微微地吹。
村路上幾個人高馬大的漢子抬著盛滿活雞活鴨的竹筐往村東頭走。
這兒用石頭和茅草壘了一個小院,遠遠就能看到院子內殺雞鴨的蒸汽往外冒。
推開門,走進院子,幾個年紀已經不小了的男女正在給雞鴨拔毛,一個男人踩著鴨脖子,左手按著鴨頭,右手高高舉起屠刀,刷一下就將氣管砍斷,鮮血染紅鴨毛。
再拾起鴨子,連同身體一起遞給他身后的婦人,婦人放完了血,再往滾燙的沸水里一扔
“李娘子呢”寧成指揮著人將竹筐放在空地上,隨手拿起一塊麻布抹了把臉上的汗,問道。
“正在后廚看她們鹵貨呢。”
寧成又繞進后廚,后廚比前院就要干凈多了,這是李長安要求的,廚房必須一天一打掃。
要寧成說,都是鄉下人家干嘛要廢那個力氣一天一打掃,每隔一個時辰還要用鹽水洗一次手呢,鹽多貴啊,這樣珍貴的東西居然只用來泡水洗手。
可李長安十分注重食品安全,她說的話在這個院子中就是圣旨,說勤洗手就要勤洗手。
李長安正站在陳二娘身側看她鹵貨,昨日已經鹵好了一份,今日直接打開罐子吃就行。
陳二娘拿著竹夾子,夾出一只鴨翅遞給李長安,李長安已經洗干凈了手,直接接過鴨翅啃了幾口,先啃翅尖,翅尖的鴨皮已經鹵透了,入口軟糯,用舌頭輕輕一卷就能把皮肉卷下來。
再啃翅中間肉最肥厚的地方,這里鹵入味了才算合格。
吃完了鴨翅,又依次嘗了鴨鎖骨、鴨脖和鴨腿。
“鴨腿再多鹵一陣。”李長安側頭囑咐陳二娘,“不要舍不得放糖,有點甜味才好吃。”
陳二娘面上露出肉痛之色,可還是乖乖把李長安的話記了下來。
直到嘗完了所有部分,李長安才又把手洗干凈,帶著等候在此的寧成來到建在院子最角落里的賬房。
“一共有多少戶愿意一起干”
寧成回道“有七戶人家愿意投錢,還有二十三戶人家愿意低價把家中的雞鴨賣給咱們。”
人數比寧成預料的少許多,他有些不甘心沒把李長安交給他的事情做好。
李長安則是早有預料。
大唐的風氣開放,可大唐百姓對于錢財還是很保守的,他們最喜歡把錢藏在罐子里,然后挖個坑埋了,留給自己的兒孫。
更是因為大唐缺銅,錢幣鑄造一直不多,大唐這百年來的生活水平又是在一直漸漸變好,所以一點都沒有通貨膨脹,反而錢一年比一年更值錢。一百年足夠大唐百姓換三代人了,他們的祖輩留給他們的經驗就是把錢藏在床底下。
絲毫沒有投資的概念。
“這些也夠了,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嘛。”李長安道。
得先有第
一個賺著錢的例子出現,其他望風的人才會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