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二十七年還是開元盛世,大興土木建造行宮,還只是一件從皇帝到公主的隨從都還高興得了不得的好事。
李隆基看到玉真公主來拜見自己心情頗好,拉著玉真公主好好傾了一番舊情,看到李長安,李隆基則是凝視著她輕嘆了一聲。
“你都長這樣大了,出落的亭亭玉立,若是你母妃還在,必定會拉著你向朕炫耀女兒。”
自從失了武惠妃之后,李隆基悶悶不樂了許久,他雖有三千嬪妃,可卻沒有一個能如武惠妃那般和他心意的。
人死了,李隆基才越發懷念這位為他出謀劃策許多的青梅,郁郁寡歡,后宮數千,無可意者,連帶著對李長安都多了幾分柔情。
李長安在心里翻了個白眼,要是武惠妃知道把她逼死的男人現在又在這裝出一副深情款款的模樣,怕是死了都要爬出來給他兩耳巴子。
可面上卻不得不裝出和李隆基感同身受的模樣,垂淚道“阿爺要保重圣體,阿娘若知曉阿爺這般惦記她,以至于寢食不思,必定亦會難過。”
如此又聊了幾句,李隆基滿足了他的深情人設后才心滿意足賜宴。
因著只有李隆基玉真公主和李長安三人食宴,也不拘于食不言的規矩,干脆邊用宴邊聊天。
多是玉真公主再說,她今年又去了終南山,那邊的風景極好,她還又找了幾個文人墨客陪伴出游,給她寫了好幾首好詩。
玉真公主口才極好,幾句話就將李長安吸引了過去,聽她描述,仿佛終南山就在眼前,她就是那位在山中修道,享受清凈的神妃仙子一般。
李隆基不免心生向往,這些年他越發沉迷修道,前年就曾把一個道士提拔為御史大夫,時常召道士入宮,平日在宮中也時常穿道袍,自號老神仙。
“朕天下要務纏身,卻不如你二人修仙問道,自由自在。”李隆基感慨道。
玉真公主道“阿兄乃是真龍天子,自是天子,又何須修仙問道”
李隆基開懷大笑,指著玉真公主“你最是嘴甜。”
“兒還給阿爺帶了年禮哩。”李長安也上前湊趣。
她得好好討李隆基歡心,日后要扶持官員,還得靠李隆基。
受寵的公主才有裙帶關系,不受寵的公主吏部官員都不搭理你。
“莫非給朕也帶了一盒糕點”李隆基打趣,“先前你就愛往你阿娘殿中送糕點。”
李長安得意道“不是糕點,是兒親手為阿爺準備的年禮。阿爺快看看,快看看嘛”
李隆基最喜歡李長安對他撒嬌賣巧,李長安年幼,一口一個“阿爺”,讓李隆基覺得自己仿佛還是三十歲,逗小女玩鬧的年紀。
不像他那些兒子,各個生的一張老臉,仿佛在提醒他這個當阿爺的已經老了一般。
李隆基也順勢應承了下來,讓宮人將李長安的年禮抬了上來。
是一口大木箱,打開一看,里面放著的全是書。
“這些都是我親手為阿爺抄寫的祈福道經,一共百本。”李長安一雙眼睛中滿是孺慕。
李隆基挑了挑眉,讓高力士從箱子中拿了兩本道經出來,翻了翻,果然是手抄字跡,字體方正,線條圓潤,一看就出自剛學字的孩童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