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中,李長安正在伏案寫信。
如今漳縣的事務已經不用她再操心了,可周遭新到手的幾個縣還要她再用些心思。
不過也比漳縣剛開頭時好多了,萬事開頭難,步入正軌后就容易了。
那些縣令都是李長安一手帶出來的人,該干什么他們也都知道,李長安只需要把握大體方向就行,比頭兩年省心多了。
“唉。”
李長安正想著怎么將漳縣那一片打造成以漳縣為中心的產業網,忽然聽到一聲嘆息。
方才陳國生進入書房她便看見了,只是陳國生也不開口說話,李長安就只看了一眼,便又低頭做自己的事情了。
“陳老嘆息,所為何事”李長安抬起頭看向陳國生。
陳國生卻沒有直接說他的來意,而是提起了他的姓名。
“你可知老夫為何名為國生”陳國生問道。
李長安搖搖頭。
從道觀中她第一次聽到陳國生名字的時候,李長安就起了疑心,就是因為陳國生這個名字不像大唐人的名字,反而更有現代色彩。
甚至比“子涵”都更有現代色彩。
畢竟在唐朝想要找一個叫“子涵”的人容易,想找一個名字里帶“國”的人可不容易。
“我出生時,正是家國淪喪之時。”陳國生緩緩道。
“我的父母便給我起名國生,是國家危難而生之國生,是希望我日后報效國家、為國而生之國生。”
李長安稱贊道“好名字。”
“我年少時當過兩年兵,只是沒當兩年兵戰爭就打完了,后來我就接著讀書,學成歸國便投身科研。”
陳國生感慨道“雖時代不同,可我們腳下踩著的這片土地,始終都是華夏的土地啊。”
李長安深以為然。
“老夫今日遇到一個人,他也當過幾年兵。”陳國生這才進入主題,將今日發生之事一五一十告訴了李長安。
而后就一句話都不再說了,只是安靜地看著李長安。
李長安眨眨眼“我先組一個商隊吧,招收這些老卒,從長安到塞外,正好這些老卒都是從戰場上廝殺出來的人,也能保護商隊不遭劫掠。”
“指望朝廷是不行了。”李長安吐槽,“昨日我還親耳聽到我那父皇要從天下各地征發繡娘入宮呢。”
“先能安頓幾人就安頓幾人陳老可以告訴他們,第一趟的工錢可以先預支以備家中急用。”
陳國生看著李長安,忽然笑了。
“老夫果然沒看錯人。”
李長安沉默了。
如果她記憶沒有錯亂,三天前她讓陳老先等一等再說的時候,陳老還指著她的鼻子罵她“你的錢打算都留給安祿山當賠款嗎”來著吧。
年紀大了,真善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