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李長安才從沈初送過來的信中知道這個曹令忠是誰。
難怪這個名字她不熟悉,原來是改過了名。
李元忠,原名曹令忠,昭武九姓后人,后定居河東,因堅守北庭、抵御吐蕃有功而被唐代宗賜改姓名為李元忠,官至北庭大都護、伊西庭節度使,封寧塞郡王[1]。
據說曹令忠自幼“好為戰陣之形,綴幡旗以為樂”,打小這人就喜歡排兵布陣。
在安史之亂后才得以出人頭地。
最讓李長安放心的是這是自家的外戚,論起來自己還要喊他一聲舅舅。
而且從史書上來看,提攜過曹令忠的上官被敵軍所殺,曹令忠怒而帶著五千士兵殺賊梟首敵將為上官報仇。
而且在邊官擔任邊將期間,他還對內鼓勵農桑、提倡節儉,對外結交親近大唐的外族部落聯合抵抗吐蕃。
沈初對他的評價很高,認為是肅宗代宗兩朝難得品德與能力兼具的將領。
什么堂舅,這就是我親舅舅
李長安在看完曹令忠的簡介后立刻下了決斷。
而且曹令忠為人知恩圖報,自己與他從血緣上來講是天然同盟,自己再對他施加恩惠,兩人之間就又有了知遇之恩。
據曹野那姬寄來的信中所言,曹令忠如今才二十露頭,有投軍建功立業之心卻苦無門路,本來是打算既然沒有門路那就投軍當一個馬前卒,仗著一身武藝上陣殺敵以軍功從底層開始往上爬。
正好曹野那姬收到李長安的信后就在部落中四處打聽有沒有誰家的孩子有軍事才能,一打聽就打聽到了這個堂弟的父親身上,曹令忠雖然已經定居在了河東,可他的父母依然在部落中居住,曹野那姬連忙通過曹令忠的父親聯系了他,讓他暫且等一等消息再投軍。
隨心而來的還有曹野那姬那位堂叔和堂叔母寄來的信,是用栗特語寫的信,在信里拼命推薦他們兒子,將曹令忠夸的天上有地下無,還說給李長安帶了幾十斤自家曬的牛肉干。
嗯,部落人還是比較樸實,送禮也是送自家曬的肉干。
難怪她說孫大有怎么還特意在收支簿冊上將那三十斤牛肉干列出來呢,原來是她遠房堂叔祖叔祖母給她送的禮。
看看人家的爹,再看看她的爹
李長安思考該把她親愛的舅舅安排到誰的部下。
李長安腦中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王忠嗣,畢竟這位是目前的大唐戰神。
可這個念頭只冒出來了一下,就被李長安打消了。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哥舒翰已經在王忠嗣麾下了,王忠嗣被罷官后,哥舒翰就能接手王忠嗣的勢力,沒有必要再把曹令忠安排過去。
何況曹令忠的情況也和哥舒翰不同,哥舒翰已經四十歲了,正處于將領的當打之年,曹令忠還只有二十歲。
而且從歷史上看,曹令忠也是直到安史之亂結束后才冒頭,他現在還是成長期,帶兵打仗的本事還不一定有二十年后那么高。
得給曹令忠選一個機會多、競爭小、年輕人多的創業團隊。
李長安在信紙上緩緩寫下一個名字。
[高仙芝]
前段時間升官的胡將不只有安祿山一人,只是安祿山所得的官職最高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