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對這個已經十分輕車熟路了,自從發現大唐人信奉這些迷信之后,李長安就專門研究了大唐目前最流行的迷信說法又結合后來這一千多年流行的迷信說法,弄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糊弄人方法。
李適之這樣有文化的大唐宰相聽了都深信不疑
十月中旬,朔方都護府。
爾雅曰“朔,北方也。”
朔方就位于大唐的北側,北側緊挨著回紇,西側是河西各鎮,西南方則是隴右,距離吐蕃并不遠。
開元九年大唐置朔方節度使,領單于大都護府,夏、鹽、綏、銀、豐、勝六州,定遠、豐安二軍,在大唐的時節度使中,朔方節度使手下的兵力也是最充足的一個。
王忠嗣便是如今的朔方節度使,他原名王訓,是王海賓之子,王海賓在開元二年抵御吐蕃一戰中戰死,當時李隆基接見了戰死將領的遺孤,王訓才九歲,見到李隆基便伏地大哭。
李隆基感慨“這是相當于霍去病的遺孤啊,等日后你長大,朕一定拜你為將”,于是便將王忠嗣收養在宮中,當作義子撫養長大。
王忠嗣長大以后果然也沒有辜負李隆基的信任,南征北戰,成為了如今大唐首屈一指的名將,身兼兩鎮節度使,坐鎮朔方。
“將軍,朝廷又派人來詢問戰況了。”
帳篷被撩開,一股冷風伴著哥舒翰一同進入了大帳。
如今才十月中,朔方便已經很冷了,騎著馬寒風便像刀鋒一般往臉上刮,帳篷已經掛上了隔風擋寒的羊皮簾子。
哥舒翰在前兩年新城之戰中立下大功,又在今歲吐蕃趁著秋收入侵大唐時候帶領一支軍隊反抗,身先士卒在前沖鋒,手持半段槍所向披靡,大敗吐蕃,王忠嗣十分賞識他,便將他提拔成了自己的裨將。
“你告訴來使,此戰焦灼,入冬我軍行軍不便,今歲無法盡克敵軍。”王忠嗣從行案后抬起頭,沉著道。
王忠嗣雖是武將,卻不像哥舒翰那樣身材高大兇猛,反而生得頗為俊雅。他眼如丹鳳,鳳眼上是一雙臥蠶眉,唇方口正,髯長一尺,天庭飽滿,相貌堂堂,肩膀只有哥舒翰的肩膀約莫三分之二寬,比起武將,他更像是文人。
哥舒翰卻極為欽佩他,哥舒翰懂兵,對王忠嗣用兵如神十分欽佩,雖說論起個人勇武五個王忠嗣加起來也未必比得上哥舒翰,可將帥比的是調兵遣將、領兵作戰的本事,哥舒翰自愧弗如王忠嗣。
如今聽到王忠嗣這么說,哥舒翰撓撓頭,忍不住勸說道“將軍也不該總是推脫圣人,圣人已經遣使來問了三回,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圣人有意讓將軍帶兵攻打石堡城,將軍為何每次都找理由推脫呢”
“我就是不愿意攻打石堡城,才找借口推脫啊。”王忠嗣嘆了口氣,帳內只有他與哥舒翰二人,王忠嗣面對自己的心腹,也難得吐露了心思。
哥舒翰不太懂王忠嗣的想法“圣人想要石堡城,將軍為圣人攻下就是了,您為何不愿意呢,這豈不是違背圣人的想法咱們當將領的,只管聽話打仗就是,這還不簡單”
在哥舒翰看來,當將軍就是為了軍功,有仗打才有軍功能拿,皇帝說什么他們就聽什么唄,討皇帝高興他才有大官當。
王忠嗣看著高大勇猛的哥舒翰,唏噓道“我年輕時也這么想,可后來我成為了節度使,不但要負責帶兵打仗,還要負責治理一方之后我就不再這么想了。”
“我平生的愿望,難道是追求富貴名利嗎”王忠嗣自嘲一笑。
“石堡城,雞肋之地,易守難攻,吐蕃舉國之力守之,這是吐蕃為了削弱我大唐設下的陷阱啊,我難道要用數萬大唐將士的性命去換一個雞肋之地嗎”王忠嗣站起身,指著身后懸掛的輿圖,搖頭道。
石堡城在輿圖上被圈了一個紅圈。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