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搞不懂了,李安娘哪來的本事能騙得姓楊的貴妃不站在他這個姓楊的宰相這邊,反而處處向著姓李的她呢。
“我再想想。”楊國忠咬著牙,頂住了楊玉環的壓力。
楊玉環心里嘆了一聲,知道自己也只能做到這里了。楊國忠如今已經是宰相了,再不是前幾年她說什么就是什么,只能依靠她的小官了。
李長安正在公主府內下棋,王鉷的死訊傳到她耳中時李長安眉毛都沒動一下。
“我還以為王鉷至少能給楊國忠添點麻煩,浪費了我送給他的消息。”李長安把棋子扔進了棋缸。
李長安倒是不可惜王鉷的死,她只覺得王鉷死的還不夠早。
王鉷每年交入李隆基私庫里的那一百億緡可沒有一個銅板干凈。按照唐朝規定,戍守邊疆的士卒應該免除租庸,六年替換一次,但是因著信息交流效率緩慢和唐朝將領時常謊報死傷,所以有些士卒戰死了卻不會立刻消去戶籍。
王鉷就鉆了這個空子,他向那些士卒的家人征收超過六年的稅賦,甚至有些士卒已經戰死三十年了,就因為戶籍沒有注銷,他家里人都還要再把三十年的租庸調交齊。
一百億緡,每一文錢上面都沾著為大唐戰死將士的鮮血。
蕭臨光看著李長安沒了棋興,也放下了手中的棋子,垂目把棋盤上的棋子一顆顆按照黑白收拾著,他并不說話,只是聽著李長安說話。
“算了,看來還是得我自己的人動手。”李長安摩挲著棋盤,抬頭看向蕭臨光。
“臨光在長安城可有故舊”
她打算去拜訪一下朝臣,得有名正言順的名義,李長安打算先拜訪李唐宗室里的那些大臣,可李唐宗室的朝臣也就那么幾個,估計每幾天就拜訪完了。
其他大臣嘛,按照她表現出來的情報她應該是不熟的。
不過她不熟悉沒關系,蘭陵蕭氏人脈廣泛,她在洛陽住了那么多年,和久居洛陽的蕭氏交好很正常,借著蕭氏去搭上其他朝臣也很正常。原本蕭家三年前她離開洛陽的時候就打算把族中子弟送到她身邊,只是蕭嵩去世,蕭家子弟要守孝三年,這才拖到現在。
“有那么幾十個叔伯。”蕭臨光頓了頓,仿佛只是隨口一提道。
“蕭家也只是在五姓七家之后,我家是蕭何后人,齊梁兩朝天子,一朝皇后,家祖蕭瑀還位列凌煙閣第九,家父也是宰相,在朝中還是有些積累的。”
李長安附和道“我知曉蘭陵蕭氏滿門清貴。”
你家要是五姓七望里面我也不會在這跟你說話,就因為不是五姓七望我才放心啊。
不過蕭家如今投向了她倒是真讓李長安放心。
就跟李唐家代代都喜歡造反一樣,蕭家也有刻在血脈里的天生技能蕭家每次都站在勝利的一邊。
祖先蕭何就不用說了,漢初三杰之一,緊跟漢高祖劉邦,最后也是得了善終。
齊梁兩朝更離譜,當了皇帝又失去了天下還能接著保持世家地位,同時候的王謝兩家堂前燕都飛入尋常百姓家了,蕭家還是世家。更不用提齊梁兩朝的那幾個蕭家皇帝在皇帝這份工作上普普通通,但是各個在文學上都卓有成就了說起來她和蕭家還挺“熟”的,上輩子考試沒少背他家的文學成就。
南朝梁被陳滅了以后,蕭家又十分聰明跑到了后周的地方,依附后周,而后隋代后周,蕭家又一次壓對了寶,蕭家女還成了隋煬帝楊廣的皇后。
按照道理來講,蕭家都成了隋煬帝的妻族了,隋朝滅亡也該吃一次虧了吧。
但是,蕭瑀秉性耿直剛烈,對隋煬帝的驕奢無道,屢次勸諫,煬帝把他貶到了地方為官,又正好天下大亂,李世民去勸蕭瑀投降,蕭瑀就立刻投降了,還一步到位沒有投李淵而是直接把兵馬交給了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世民爭奪儲位時候,蕭瑀還力主立賢。到了太宗登基之后,蕭瑀也就入了凌煙閣,位列二十四功臣第九。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這句詩就是李世民為蕭瑀所寫。
李長安知道的還更多一些,比如蕭臨光的兄長蕭華,歷史上他被安祿山叛軍俘虜被迫投降了,但是他沒有像王維一樣染上污點仕途不順,甚至后來還成了唐肅宗的宰相,原因就是蕭華被迫給叛軍出仕后還惦記著大唐,給大唐做了內應,雖然本事不夠被叛軍發現了當內應然后把他囚禁了吧
甚至到了唐末,哀帝禪讓朱全忠,唐朝滅亡,按理說蕭家也該沒落了,但是朱全忠很欣賞蕭頃,又拜相了。
雖然很玄學,但是蕭家站在她這邊,就很讓李長安放心了。蕭家人總是站在勝利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