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蕭家。”李長安真心稱贊。
當然如果你家祖先能把古代文學經典書目昭明文選寫的短點就更好了。
蕭臨光耳尖紅了。
李長安開始頻繁拜訪朝中大臣。
楊國忠忙著收集李林甫謀反的證據沒有時間關注此事,可李長安頻繁拜訪大臣之事還是傳到了李隆基耳中。
李長安理由充足,要不然就是作為后輩拜訪一下李唐宗室的長輩,要不然就是都喜歡文學上門交流一下詩賦,要不然就是陪同朋友一起拜訪長輩。
李隆基年輕時候下過旨意,不允許皇子皇孫結交大臣,可他沒有不允許公主結交大臣。
更何況李長安每次也都沒有和朝臣私下相處。
只是在李隆基看來越發礙眼。
十一月初一,大朝。
也是李長安獻俘的日子,她也隨著上朝了。
兵部侍郎韋見素參右相楊國忠謊報軍情,隱瞞劍南兵敗事實,欺君犯上。
楊國忠連日來忙于給李林甫謀逆制造證據,忽然被參十分詫異。
他沒想到王鉷死了以后還有人敢揪著他隱瞞劍南軍務一事不放。
這個人還是他先前認為柔順可用的韋見素。
楊國忠面上露出了被背叛的憤怒“兵部侍郎言本相瞞報軍情,可有證據”
楊國忠依然打算先拖著此事。
“臣有證據。”
韋見素是李長安自己人,李長安給他的證據自然比給王鉷的證據要充足太多了。
“黎州之地已失近半,陛下倘若不信臣可以派人去查看是否失地,倘若鮮于仲通打了勝仗,為何大唐反而會失去土地”韋見素一語點中了最要緊的證據。
戰報可以偽造,傷亡可以隱瞞,但是后退的戰線沒法隱瞞。
李隆基只要派人一去探查就知。
韋見素步步緊逼“臣還想問楊相,楊相為何會下令在兩京和河南河北之地強行募兵倘若南詔形勢當真如楊相所言那般順利,那么平定南詔應當是易如反掌之事,為何還要加兵”
楊國忠啞口無言,韋見素是兵部侍郎,朝廷要征兵就要經過兵部,他當然知道楊國忠下令征兵之事。
只是先前他一直柔順不發聲,楊國忠還以為他想要投靠自己,就沒有把他放在眼中。
誰知曉
李隆基也生氣了,他冷冷看著楊國忠“楊國忠,你當真欺君犯上,謊報軍情”
“臣也沒去過劍南啊,臣一直在長安城,劍南之事,臣也不知曉。臣遠在長安城,所得軍報都是鮮于仲通呈上來的消息。”楊國忠對上李隆基的冷眼,很自然選擇棄車保帥。
把罪責都推到了鮮于仲通身上。
聽到楊國忠的辯白,李隆基沒有全信,卻也將信將疑暫時饒過了楊國忠。
“鮮于仲通欺君,罷免劍南節度副使之位,壓入長安處置。”李隆基最恨有人敢欺瞞他,當下便處置了鮮于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