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讓安祿山選擇,安祿山會選擇一個更恰當的時機。
他再發育幾年,將河北之地全部掌握,最好還能染指河南和河東。而后趁著李隆基那老家伙老死駕崩,太子李亨和壽安公主李安娘爭奪皇位鬧得不可開交,大唐內政動亂之際悍然起兵,一路往西南而下,打下長安城,甕中捉鱉,把李亨和李安娘都宰了,而后把李唐皇室都殺了,自己再登基稱帝。
可惜時不待他,他左等右等,李隆基一點要死的樣子都沒有,李安娘發育速度飛快,更糟糕的問題是他的身體這兩年大毛病小毛病不斷。
再不造反,他就要被李隆基和李安娘熬死了
李隆基就罷了,六七十歲的老東西了,說不準哪一日得個風寒熬不過去就死了。可李安娘才十八歲啊,比他小兒子還小許多,他恐怕墳頭草都熬到腰高都熬不死李安娘,只有李安娘熬死他的份。
安祿山覺得老天真不公平,老天既然讓他一個雜胡生了造反之心,還有了造反的本事,為何就不能再讓他的造反之路再順遂些呢。
不過安祿山轉念一想,如今的時機也不錯。他先前忌憚的王忠嗣被罷了將,還成了連馬背都爬不上去的瘸子,壓制他十幾年的李林甫又死了,大唐宰相換成了楊國忠那個廢物,李隆基日日沉迷聲色犬馬,被他糊弄的對他深信不疑。
李安娘固然有些棘手,可到底年紀不大底蘊還單薄,又被扔到了劍南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聽說南詔瘴氣重,最好能毒死李安娘。就算毒不死她,也能牽制她幾年,到時候自己趁著她戰況焦急之時在北方造反,揮兵南下,先拿下長安,而后從背后給李安娘一擊,不愁她不死。
再加上朝廷奢靡,對河北之地的賦稅越來越重,去歲河北又遭了旱災,百姓怨言四起,河北世家也對關隴世家不滿已久。
的確是個造反的好時機。
“吩咐下去,盡快囤積糧食,加強訓練,把駐守在平盧邊境的平盧軍都調回范陽。”安祿山目中閃過一絲兇光。
開元二十三年,那是他第一次去長安城,他活了幾十年,從未見過那樣繁華的地方。長安繁華,燈火輝煌,酒肆廟宇遍地都是,東市西市熱鬧無比,美人無數,風里都帶著香氣,煙柳青青,河水粼粼,萬間宮闕千家樓閣。多好的地方啊,和邊塞一點都不一樣。
邊塞只有漫天的沙塵和比刀子更鋒利的寒風,還有流不盡的血。
先前安祿山一直都以為他想要的東西是富貴,直到天寶元年,他終于有機會踏入大明宮,面見帝王,安祿山才終于知道他想要什么。
他想要權力,他想要當皇帝。
他不恨長安繁華邊關貧寒,他只恨長安城的主宰不是他。
聽到自家主公終于要開始舉兵,嚴莊和高尚二人都精神一陣,嚴莊是恨李隆基有眼無珠,不用自己,方才讓他不得不跟隨安祿山這樣的粗鄙之人謀逆。高尚則只是單純喜歡造反,有人喜歡金銀,有人喜歡美人,高尚生來就喜歡造反。
“讓咱們手下的探子快些收集軍情,從范陽到長安,這一路上哪處駐軍難纏,哪處防衛不嚴,咱們都得知道。”安祿山催促著。
原本他還有耐心等,可一旦決定了要反,安祿山便一刻都等不得了,恨不得今日便起兵,明日便攻克長安稱帝。
李隆基、李安娘,他一個都不會放過。
李長安離開長安后并未直奔劍南,而是選擇了在洛陽停了幾日而后再南下。
“行賞忠厚之論”
沈初正拿著一卷書卷,負手在書塾中洋洋灑灑講解。
書塾中一群青年中年各個正襟危坐,面前桌案上攤放著他們寫完的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