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忠派手下去范陽查安祿山逾矩的證據,結果沒用兩個月,雪花一般的證據便擺在了他的案頭上。
一時之間,楊國忠都懵了。
他運氣這么好嗎?打瞌睡就有人送枕頭,想污蔑安祿山造反就一下能查出這么多證據?
但是不看不要緊,細細看完了這些證據之后楊國忠心里不禁打起了鼓。
私自募兵,囤積糧草,囤積戰馬,在軍中打壓漢將,提拔自己的親信將領,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觸目驚心,隨便哪一條扯出來,都足以給他扣一個大逆不道的帽子了。
一件事還能說巧合,但是這么多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加起來……楊國忠在心里嘀咕,這該死的雜胡怎么好像真跟要造反一樣。
楊國忠被自己這個猜測嚇了一跳。
同時心里卻也還有些僥幸,這小二十年了,李林甫和他污蔑過這么多人造反,也沒有一個是真造反啊,總不能這么巧,這回就真反了吧?
心里懷著僥幸,可楊國忠的身體卻還是很誠實地走入了興慶宮。
無論安祿山那個雜胡是真造反還是假造反,于情于理,他都該在圣人面前參他一本。
倘若是真造反,那圣人殺了安祿山也不虧,倘若是假造反,那安祿山被他找到了這么多證據,死了也就只能算安祿山倒霉。
勤政殿內,李隆基聽著楊國忠稟告安祿山造反的罪證面上劃過了一絲不耐煩。
“國忠,朕知道你和安祿山的關系不好。”李隆基面無表情,語氣中帶著警告的意思,“胡兒對朕忠誠,朕心里清楚,胡兒這些年為陣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他對朕有用,是大唐忠臣。”
“你莫要因為一己之私便攀扯胡兒。”李隆基坐在高座上,從上往下俯視著楊國忠。
這些年朝中出了這么多謀逆大案,其中有多少是真有多少是假,李隆基也不是一無所知。
論起玩弄權術,李隆基才是這些權臣的祖宗。
先前放任這些事情,只不過是李隆基有意為之罷了。韋堅、皇甫惟明,王忠嗣,杜如鄰,這些人或許沒有謀反,但是他們親近東宮,犯了帝王的忌諱,李林甫陷害他們,符合李隆基的利益,李隆基樂見其成。
至于楊國忠弄出來的王鉷李林甫謀反案,李隆基當時氣憤,可事后也想明白了其中只有幾分是真,多半還是楊國忠為了打壓政敵弄出來的糟心事。只是金口玉言李隆基已經把處置說出來了,就不能再收回去也就罷了。
可安祿山是他的得用臣子,還是一個對自己的皇位毫無威脅的胡人。
李隆基不愿意看到楊國忠陷害安祿山。
楊國忠被李隆基噎的兩眼一黑,當即就跪下喊冤:“陛下,這次真不是臣污蔑安祿山,安祿山是當真做了大逆不道之事啊!”
李隆基一臉不信任,就差明晃晃告訴楊國忠“朕還不知道你的德性嗎”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