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搖搖頭,這幾句也湊不成一首詩,回家后便把這幾句詩先寫下來吧,說不準再過幾日又有了靈感,能將這首詩寫完。
倘若是太白兄在此,必定能一口氣寫完一整首詩。
“如今的范陽城竟然都已經到了這般地步嗎?”
李白皺著眉,站在范陽城的臨街小樓上,看著范陽節度使府門處進進出出的人,喃喃自語道。
“孫兄,難道就無人向朝廷稟告安祿山的謀逆之心?”
聽到李白的話,站在李白身側的一個商賈打扮的中年男人嚇得左右看了看,確保沒有第三個人聽到這句話后才松了口氣。
孫一郎是個賣馬的馬商,十分崇拜李白,半月前他在府上招待李白,正巧范陽軍中來人找他買馬,也不管好壞,一口氣就買了所有的馬。
賺了一大筆錢的孫一郎高興之余就宴請自己偶像李白,結果李白酒量太好,他多了兩杯喝醉了一不小心把安祿山可能要謀反的事情說漏了嘴。
李白得知之后便非要過來看看究竟,孫一郎擔心李白安危,也就提心吊膽陪李白來了一趟范陽。
“唉,這誰知道。”孫一郎壓低了聲音,“反正安祿山之心,范陽路人皆知,朝中圣人知不知道咱們也無從打聽。安祿山的官位是圣人所給,圣人自有道理。”
李白諷刺道:“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
節度使本應當保家衛國,安祿山不思抵抗外敵,反而有謀逆之心,圣人用這種人當節度使,反而把壽安公主那樣的忠誠之將排擠去劍南。
燕雀棲于梧桐之樹,鴛鸞卻只能棲在長刺的荊棘之上。
真是荒謬。
“太白,你聽我一句勸,不管安祿山想要干什么,都跟咱們沒關系,朝中公卿都不作聲,咱們管那么多干什么。你愛求仙,到時候往深山老林里一鉆,隱居個幾年,等天下太平再出世唄。”孫一郎苦口婆心勸道。
李白眼珠轉了轉:“好吧,我聽孫兄的。”
孫一郎這才松了口氣,拉著李白出了范陽城,又給李白留了一筆潤筆費,一人才分開。
可惜他太不了解李白了。
前腳一人剛分開,后腳李白就回了范陽城,李白決心收集安祿山謀反的證據,然后告訴壽安公主,讓壽安公主早做準備。
圣人……李白是已經對他心灰意冷了,思來想去,唯有壽安公主可以救大唐江山。
李白首先想到的法子就是去安祿山麾下重臣那里打探消息。
接近安祿山手下的重臣,對旁人來說不容易,但是對李白來說卻不是什么難事。
李白這個名字就是大唐的活金字招牌,詩賦能夠流傳到的地方,李白的名字就無人不知。
再加上李白又是大唐出了名的愛結交好友,他在范陽暫住的消息一傳出去便有人主動上門來請李白赴宴。
第一日,李白在宴會上認識了安祿山手下大將安守忠的幕僚,與之稱兄道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