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日他和他先前那些“友人”漸漸斷絕了關系,孤身一人在長安城生活也寂寥了下來。
今日好不容易提起興趣,想到這個時候友人別業中的菊花該開了,想要上門去討一杯酒喝,便牽著馬出了長安城。
只是行到半路,路兩邊的風景卻著實讓杜甫沒有興致再去拜會友人。
長安城內尚且能維持勉強的繁榮,長安城外卻已經蕭瑟無比。杜甫出門沒走多遠,一轉小路,便在路邊看到了兩具尸體,尸體已經腐爛了小一半,上面滿是白色的蠕蟲。
那兩具尸體上連衣服都沒有,衣服值錢,早就被人扒走了,只留下沒有價值的尸體在路邊腐爛。
今歲炎熱,又遲遲不下雨,四處都出現了流民,此事杜甫知曉,可他一直不出長安城,卻不知道長安城外已經到了如此地步。
死在長安城內,尚且有人收尸,死在長安城外,便連收尸的人也沒有了。
忽然,杜甫停住了腳步。
他的面前出現了一隊役夫,他們拉著車,車上是摞成小山的布帛,幾個小吏跟在他們身后不停催促他們快些。
看著方向應當是要把這些布帛運入長安城里。
不知怎的,杜甫便忽然想到了那兩具被扒干凈的尸體。
運入長安城的布帛無數,卻還有許多人到死連裹尸布都落不著。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杜甫喃喃道。
權貴每歲都能分到大量的布帛,那些布帛都出自貧寒婦女的手。可她們的丈夫和公公,卻穿不起衣服還要被鞭打繩捆,把布帛一車車運進長安城。
杜甫長嘆一口氣,牽著馬往長安城走去,他今日實在是沒有心情再出門了。
這大唐這長安啊……
鬼使神差,杜甫又走到了宣義坊,右手邊便是楊國忠的相府。
李龜年的樂聲,往日是杜甫最愛聽的,今日他聽著卻只覺得刺耳。
一車車的酒肉被貌美如花的婢女端著如流水一般流入相府朱門。
相府中的人能夠吃完這樣多的酒肉嗎?
杜甫站在相府不遠處,盯著那朱紅色的大門,只覺得荒謬。
長安城外有無數人餓死路上,連收尸者都沒有,而最應當操心國家社稷的宰相,卻在長安城內大肆宴請賓客,數不盡的酒肉運入那朱門中……
一道哀痛的聲音響起。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無數道慷慨激昂的聲音響起。
“誅奸臣,清君側!”
七月初一,安祿山于范陽起兵造反。
口號為“誅奸臣,清君側”!
——百姓凄厲的哀哭與上位者再難壓抑的野心共同揭開了亂世的帷幕。!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