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只覺得羞恥極了。
他以為自己是抱著一腔熱血冒天下之大不韙為民上諫,本來已經做好了壽安公主會生氣的準備。畢竟脾氣再好的君主也受不了臣子指著鼻子勸諫,杜甫對自己說話的本事也有了解,他要是說話好聽,也不會多年求官無路了。
可事實卻是壽安公主根本不需要他勸諫就已經比杜甫所讀過的堯舜更加愛護百姓了。
回過頭想,倒是他自作多情了。
哪怕寒風刺在臉上,杜甫依然能夠感受到他臉上的燙意。
“是臣有眼無珠,不知公主用心,險些誤了大事。大唐有公主,是百姓之福。”杜甫下意識就想要抬手請罪。
而后又被李長安按了回去。清瘦的杜甫輕輕松松就被久經沙場的李長安按在了原地。
李長安臉側的鬢發被風吹拂起,一雙眸子亮的好似明星,她就這么笑吟吟看著杜甫。
“大唐有杜甫,才是大唐的福氣。子美安知鄴城大勝沒有你的功勞呢?”
她攻鄴城時候會想盡辦法減少敵我雙方的損失,正是因為她曾讀過《石壕吏》,知道戍守鄴城的敵軍之中有一個人是石壕村老婦的兒子,所以才會心生憐憫啊。
先有憂國憂民的杜甫,后才有學杜甫詩而憂國憂民的李長安。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那是李長安第一次知道何為“憂國憂民”。
杜甫不懂李長安的意思,李長安也只是笑笑,轉身帶著杜甫返回了驛館。
“我如今回洛陽有要緊事,還望子美在事成之前先替我保密行蹤。”李長安帶著杜甫回到了驛館。
“至于子美,你是想隨我一起回洛陽還是想去鄴城呢?”
杜甫猶豫了一下,他知道跟在李長安身邊做近臣肯定更有前途,可杜甫也沒有猶豫多長時間。
杜甫的心境已經和他的詩風一樣,由描寫自己的郁郁不得志轉向了記錄百姓的苦難。
“臣想為民做官。”杜甫拱手。
“那就留在鄴城負責安撫降軍吧,把被那些被叛軍強行征召的百姓分回原籍。”李長安道。
“還有一件事。”
李長安清咳一聲,從袖中拿出那三張杜甫手稿。
“在這署上名,按上印,沒帶印章那就先按個手印……嗯,奏疏應該歸于主君保管,這個是約定俗成之事。”李長安義正言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杜甫手稿揣入了懷中。
“以后再寫一些憂國憂民的詩啊,都要把原稿留著當奏疏呈上來。”李長安鄭重道。
這可是杜甫手稿,還是詩歌史上里程碑的詩原稿,通通都是她的!
第一日,李長安便和杜甫告辭,接著往洛陽而去。
安祿山也收到了鄴城大敗的奏報,又發了一通脾氣。!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