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正坐在榻邊端著白瓷小碗給李隆基喂湯。
如今的楊玉環已經不再是楊貴妃了,楊貴妃已經在咸陽縣失蹤了,楊玉環是作為楊太真留在了李隆基身邊。
楊玉環在玉真觀待著的那段日子,她的道號就叫做太真。
李隆基就著瓷勺喝了一口湯,嘆了口氣:“朕仔細想來,都是因為朕想要承歡膝下,把兒孫都留在了身邊,這才讓逆賊有了作亂的機會啊。倘若李唐子孫都在各地封王,那安賊謀逆之初,各王便能舉兵勤王平定叛亂,也不會惹出這么多禍事了。”
說的情深意切,仿佛他建造十王宅百孫院真是為了子孫承歡膝下一樣。
“湯快涼了,陛下快喝湯吧。”楊玉環心里冷笑,卻不接著李隆基的話頭往下說,只是把手中的湯碗又往李隆基嘴邊上懟了懟。
她還不知道李隆基嗎,這老家伙有什么壞主意從來不自己說出口,非要讓旁人說出口他再“聽從”,要是真出了什么事,那就是他這個圣人被有心之人迷惑了,反正他清清白白。
從李林甫到楊國忠再到如今,李隆基這老家伙這一招就沒變過。
楊玉環雖然不太清楚李隆基為何會忽然提起要給諸子封王,卻也知道從李隆基嘴里說出來的就沒有一句好話。旁的不說,這老家伙自己皇位穩固的時候從來沒想過給兒子封王,如今眼看著長安名滿天下了,他開始想起其他兒子了,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他不安好心。
沒和沈初和蕭臨光商量好之前,她一句話都不會應承李隆基。
李隆基見楊玉環沒有善解人意接他的話,有些失望,卻也只能打住話題,老實喝湯,思考找其他人提一提這事。
“嘶~”李隆基表情猙獰了一下,牙被湯里的沙子咯得生疼。
楊玉環關切道:“這蛤蜊可是蜀中百姓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稀罕物呢,寒冬臘月河鮮不易得,也只在暖室里養出了幾盆罷了,
要不說還是蕭臨光有折騰人的辦法呢,她就想不出來用沒吐過沙子的蛤蜊燉湯來折騰李隆基的好法子。
李隆基默默捂著嘴:“無事。”
著沙子就發火吧。
楊玉環也沒再說什么,只是把一碗摻了沙的蛤蜊河鮮湯都喂給了李隆基之后就隨口找了個借口走出了屋內。
“去請沈大夫和蕭將軍過來。”楊玉環俏臉微寒,剛踏出了院門便吩咐身邊婢女請人。
如今李隆基所暫居的地方是蜀郡劍南節度使府邸,被提前一步過來的蕭臨光把控十分嚴密,楊玉環堂而皇之結黨營私也不用擔心消息穿入李隆基耳中。
不過多時三人就聚到了西北角的一處僻靜小廳內。
楊玉環把方才李隆基說的一番話一字不差告訴了沈初和蕭臨光。
比起久在后宮,并未接觸過多少政治教育的楊玉環,沈初和蕭臨光對李隆基的心思要看得更清楚一些。
沈初更是想起了歷史上李隆基把永王派去江南之地引起的永王之亂,那時候就是唐肅宗已經登基稱帝,結果李隆基又趁機分封諸子,鬧出了這么一樁禍事。
原本只是北方不安寧,把永王分封到江南之后,南方也不安寧了,還害得李白被流放……沈初面上浮現了厭惡。
“反正如今他已經落在咱們手里了,要不然一碗藥毒死他算了。”蕭臨光冷笑。
他真是想不明白,都到了這個地步,李隆基怎么還不老實呢?乖乖把皇位傳給他家公主,自己老老實實做個太上皇不好嗎。
“到底還需要他親手把皇位送給長安。”沈初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