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第一個來找李長安的人卻有些出乎李長安預料……也在情理之中。
“陛下,看在您和臣同為昭慧太后之子的份上,臣還記得您小時候,臣在阿娘宮中見到您……”
李長安看著面前哭哭啼啼的壽王李琩,扯扯嘴角。
“他們把你推出來來找朕求情了?你覺得朕像是心軟的人嗎?”
也的確就只有壽王合適,畢竟和她同為昭慧太后撫養,咸宜公主上了年紀以后身體不好,也出家為道士不住在宮中,沒有被分派出去,其他皇子公主又和她不熟,算來算去也的確只有壽王和她還說過幾句話。
李琩擦干凈臉上的眼淚,從地上骨碌爬起來低聲下氣道:“陛下,我知道我勸不了你,實在是那些兄弟逼得緊我才不得不來做做樣子。”
他和李長安的接觸也不算多,上一次接觸還是楊玉環被接入宮中為妃的時候,那時候李長安還是個幼女,如今已經十幾年過去了,他也拿不準李長安現在是什么脾氣。
可李琩雖然不了解李長安,但是他了解自己親媽和親爹,他娘就教不出心慈手軟的人,能奪走他父皇皇位的人更不可能是什么能顧及兄妹之情的人。
李琩來此另有要事。
“陛下,臣求您看在阿娘的情分上,給臣分一個離大唐近一些的地方吧。”李琩已經逆來順受習慣了,他在接到旨意后的第一反應不是拒絕而是怎么能在最悲慘的情況下給自己找出一條活路。
恰好這也是李琩唯一擅長的事情,當年三庶人之禍,他和李瑛爭奪太子之位,李瑛三人死了,他阿娘死了,只有李琩全身而退。后來李隆基看上了他的王妃楊玉環,李琩雖然行事窩囊,可也全身而退了還安穩在李隆基手下活到了今日,這不是一件容易事,畢竟李隆基看壽王這個楊玉環的前夫怎么看都不順眼。
到現在,李亨死了,李林甫死了,李隆基被迫退位,李琩作為唯一一個非李長安陣營的人能好好活到現在,也是有點保命本事在身上的。
李琩接到圣旨之后根本就沒想過拒絕,他深知面對自己父親和妹妹,拒絕就是找死,老老實實逆來順受才有一條活路。
于是李琩抱著那份長長的圣旨研究了一晚上,終于找出了一條活命的路。
首先李長安沒有真流放他們,就算是到了地方以后什么事情都不做,六十歲也能退休返回大唐。這一條被李琩略過了,六十歲都要死了,那時候回來大唐還能享幾年福?又不是誰都能像他那個老而不死的父皇那么能活。
而后就是第二個方法,只要能幫助大唐拿下一片疆土,就能憑借功勞返回大唐,還能一輩子享受親王待遇。這片疆土的面積約為西域兩個小國國土面積或者南方真臘國六分之一國土面積。而且沒有年齡限制,二十五歲過去擔任駐國使,二十六歲能幫助大唐拿下國土,二十六歲就能回到大唐享受一輩子親王待遇。
而且大唐還給提供一系列背后支持,如果時機合適,大唐駐國使可以請求大唐
進行物資或者將士援助,如果駐國使被殺,大唐也會發兵為大唐親王或者公主報仇……這點李琩沒有細看,人都死了就算報了仇有什么用。
李琩覺得還是找一個離大唐近些的小國,去了以后想辦法攪渾水,讓大唐找到出兵理由剿滅小國,盡快完成任務回長安比較適合他。
16金玉滿庭的作品《穿唐后,我和導師面面相覷》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16『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臣愿意前往新羅,擔任大唐新羅駐國使。”李琩早就找好了地方,新羅就在大唐安東都護府東邊,比起西域和南蠻那兩邊生活環境也更適宜一些,年年還會向大唐販賣新羅婢,和大唐交流比較密切。
熟人更好坑,而且新羅國面積也夠了,只需要二分之一的新羅國就能讓他攢夠軍功回大唐接著過快活親王日子。
李長安答應了李琩,畢竟用胡蘿卜吊著驢也得讓后面的驢看見有能吃到胡蘿卜的驢才會盡心竭力嘛。
她倒是不擔心李琩的本事,李琩雖然被李隆基嚇得屁滾尿流,可在茍命一道上堪稱無敵手,少有的能把李隆基熬死的人。她這些兄姐在大唐皇位爭奪中只是炮灰,可放到那些許多連自己文字語言都沒有小國之中就是降維打擊。
李唐皇室的皇子公主各個這么會興風作浪,不放出去禍害其他屬國實在太可惜了。
“對了,咱們兄弟姐妹之中,最不老實的人是哪一個?”李長安仿佛只是隨口一問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