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韓家大軍離開涿鹿往衛縣進軍時,老爺子親自帶著五百弓箭手以及何連慶、幾位望族族老趕至金澗口住了下來。
這日黃昏,韓宗平的十萬大軍來到了金澗口外,因為前面是一片連綿險地方便設伏,韓宗平讓大軍在山外駐扎,等明早探查清楚之后再繼續出發。
吃過晚飯,宋瀾來中軍大帳求見韓宗平。
韓宗平“先生請進。”
見面行禮之后,宋瀾道“將軍,在下投入將軍麾下效力之前,曾在衛縣之北的桃花溝隱居多年,去年三月,鄰居獵戶佟家之女嫁給靈水村前千戶蕭穆之孫為妻,在下也因此與蕭家祖孫有過幾面之緣。”
韓宗平意外道“竟有此事敢問先生,蕭家當真如哨兵打探到的那般仁義嗎”
這世上有“仁義”美名的人不在少數,只是大多都是沽名釣譽之輩,當不得真。
宋瀾道“請容在下先給將軍講幾樁蕭家的作為,再由將軍自行辨別。”
韓宗平洗耳恭聽。
宋瀾講的第一樁,是蕭穆自亂世之后,一直在無償傳授周邊村民武藝,教民自保。
第二樁,他講了蕭縝陪佟穗回門時幫桃花溝抓住了偷雞的流民,并提點桃花溝如何提防流民之禍。
第三樁,他講了松樹村險些被秦哥等流民屠村那晚,蕭家如何只派幾個兒郎便救下全村擒獲所有流民。
第四樁,他講了蕭家如何組織桃花溝的村民幫忙制槍、操練靈水村的男丁共同擊退囚龍嶺的山匪,以及蕭家故意留了兩百青壯占據囚龍嶺,進可攻退可守。
韓宗平越聽神色越認真,等宋瀾說完,韓宗平喜道“如此看來,蕭家祖孫不但皆是護衛鄉里的仁義俠士,更是有勇有謀啊,難怪他們能練出四萬精兵戍衛七縣太平。依我看,蕭家乃是天生的將門之族,遠勝諸多衛所的酒囊飯袋之輩,理該得到重用。”
宋瀾拱手道“若將軍信得過在下,今晚在下便去求見蕭穆,說服他攜七縣將士為將軍效命。”
韓宗平起身道“我為先生送行先生此行成功的話,我軍不但能順利過這金澗口,更將增加幾位猛將啊”
宋瀾“在下這就出發。”
很快,兩匹駿馬馱著二人離開了韓軍大營。
宋知時提著一盞燈籠,看著前方黑漆漆的山路,再看看旁邊的父親,宋知時心情復雜道“父親,當初咱們離開衛縣時,可不曾料到蕭家會有今日的地位。”
宋瀾“怪為父眼拙,屢屢看低
了蕭家。”
宋知時“其實是他們運氣好,要是劉知縣不曾逃跑堅決守城,衛縣望族怎會推舉蕭老爺子”
宋瀾“時勢造英雄,那些成就大事者,哪個少了運氣有些人同樣有運氣,可他們不懂抓住機遇亦或借了一時氣運卻無能維持長久,蕭家能穩守七縣,將軍都賞識他們,你還有什么不服的”
宋知時不說話了,腦袋里全是哨兵帶回來的衛縣消息,特別是關于蕭家二太太的傳聞。
宋瀾也想了很多,一直到了金澗口堅固的關城之下,被守關士兵舉弓喝止時才收回心思。
宋瀾笑笑,朝城墻之上道“在下宋瀾,韓將軍麾下謀士,亦是蕭老將軍故人,曾居于桃花溝。現奉命求見蕭老將軍,還請通稟。”
守關士兵立即去通知蕭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