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六章
崔瑗要回博陵,崔忱無法來接,大夫人安排了江硯送她回去。
兩人各乘一輛馬車,一前一后,除卻路途停留下來休息時無可避免地見一面,再無更多接觸。
一路無話抵達博陵。
待進了府,崔瑗才知崔忱幾日前已經離開博陵,去并州拜訪舅父。
江硯一道入了崔府,代大夫人問候崔母,并未立刻離開。
崔母看著江硯,想起在府中住了段時日的女郎,幾次欲言又止。
崔忱臨去并州前,才向母親坦白,姚芙綿并非江氏人,是借住在江府的表姑娘,種種緣故流落在外,崔忱回來那日恰好遇到她,見她無處可去,于心不忍,執意要將她帶回來。
崔母聽罷,直罵崔忱糊涂。既與江氏有瓜葛,將人送回江府便是,何至于要將她攬在身邊。
倘若崔忱帶姚芙綿來的當日便坦誠,崔母如何都不會留下姚芙綿。
至于姚芙綿好端端地在住在江府,為何會淪落到今日境地,崔母問及緣由,崔忱卻是含含糊糊。
事已至此,崔忱又苦苦哀求,崔母只好應下他,不會將姚芙綿來過崔府的事與他人提起。
她要崔忱盡快將人送走,崔忱又解釋晉陽有姚芙綿親友,正好順路,便帶上她一道去,好讓她去投靠。
思及此,崔母無聲嘆了口氣。
她怎會不知崔忱待那女郎的心思,三天兩頭地往客院去,連府里備給那位女郎的吃食,都是崔忱特意叮囑,生怕她在府里有一處不順心。
崔母原以為姚芙綿是江氏的女郎,才華樣貌無可挑剔,對她頗為滿意,甚至想過崔瑗回來之后,去信與大夫人商量一番,再遣媒人上門。
如今只好作罷。
見崔母面有愁思,江硯關切問道:“姨母可有何煩心事?”
“確有一事,令我苦惱……”崔母很想問問江硯有關那表姑娘的事,然崔忱走之前再三叮囑,萬不可提及有關之事,想了想,遂作罷。
“無關緊要的小事,罷了,罷了。”
崔母方才提過崔忱幾日前去了并州,江硯猜想她的勞心費神與此有關,寬慰道:“西邊亂事已定,子謙此行該是順順當當,姨母不必為此煩憂,顧念好自己身子才要緊。”
崔母笑著點點頭。
又寒暄兩句,江硯告辭要離開。
崔瑗還在自己居所穿戴崔忱留給她的一對耳珰和瓔珞,攬鏡自照,尚未欣賞夠,便被母親派來的家仆喚走,要她去送一送江硯。
“短短幾步路,有什么好送的。”崔瑗不滿地抱怨,仍是去了。
她如今見到江硯格外不自在,然這只是她一人的別扭,反觀江硯,淡然處之,顯然不將她的心思放在心上過。
崔瑗耐著性子將江硯送到大門口,正欲轉身進去,被人喊住步子。
“崔娘子,你可算回來了。”
說話的人正是趙明,崔忱的好友,崔瑗識得他。
“郎君尋我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