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敵當前,他們卻只顧自己的利益,使得幾次有關討伐平南王的商議都不歡而散。對于那些有心想要消滅敵軍的,更是因此受到阻礙。
人心分散,加之平南王又有蠻夷的助力,朝廷的兵馬一時落于下風,只好暫退。
因著江硯在平南王陣營的緣故,一些人將戰敗因故推到江硯身上,直言江硯從前為朝廷效命,熟悉朝廷兵馬打斗的方式,將其告知了平南王。
同時不少人篤定平南王是有江硯在其中出謀劃策,才勢如破竹,否則他們如何會敗。
圣上聽聞平南王直朝洛陽逼近后,嚇得病倒,朝堂諸事暫且由太子處理。
若圣上就此一病不起,又無遺詔,太子便會名正言順即位皇位。
三皇子無法再等下去,到圣上面前請命,讓他出兵支援,取平南王項上人頭。
又說道,若是他能勝,想要圣上答應他一個條件。
平南王都快打到洛陽來,圣上顧不得其他,連連應了。
三皇子離開前,意味深長地看了太子一眼。
*
揚州受到戰亂的波及較輕,除卻市集上的物品比從前貴許多外,旁的倒是沒什么影響。三四日后,初初回來的那些惆悵被姚芙綿拋到腦后,只專心享受當下的安寧。
關于北方戰亂的情況也會傳到揚州,聽聞后來連三皇子都帶兵出征。
令眾人驚詫的是,在宮中養尊處優的三皇子,上疆場的次數屈指可數,可一對上平南王,竟無一敗績,短短幾日便將平南王打得退出十余里地。
一時間都傳三皇子驍勇善戰,用兵如神,比之江硯更甚,歡呼聲響徹北地。
平南王安分了一陣,養兵蓄力。
再如何愚鈍,平南王也該反應過來,軍中有三皇子的內應,提前將作戰情況告知了三皇子。
平南王心中有猜疑的人選,但與三皇子幾回交戰下來,損失慘重,余下的將領更該好好利用。
更重要的是,若是能將那人引出來,再將三皇子反殺,豈不一舉多得。
三皇子不給平南王喘氣的機會,乘勝追擊,可這之后并不像之前那般順利,仿若他的運氣用盡,再占不到好處。
當李騫察覺不對勁時,想要告知三皇子,已經晚了。
在一次追擊中,眼瞧著勝利在望,三皇子不顧將領勸阻,執意追上去,不料落入敵軍陷阱,他用盡全力掙脫,雖最終保下一條命,卻被射穿一只眼睛。
眾人見三皇子頹靡,而其他有名的將軍要么往西北平亂,要么在守旁的關要,一時亂了心神。
而就在這時,平南王的軍營突然起了內斗,敵營有人集結了營中的部分兵馬,直接摧毀營地,又與一支不知從何來的兵馬聯手,打得平南王毫無防備,軍心也跟著潰散,不得已停止對朝廷的進攻,退居三十里地外。
很快,眾人便得知了那支兵馬歸太子殿下所有,而在平南王軍營中起亂的人,正是前不久降城叛敵的江氏大公子——江硯。
霎時天下轟動,世人紛紛議論江硯這樣做的目的。
有人猜測當初江硯歸順平南王麾下另有隱情,實為忍辱負重潛伏敵營,伺機而動。
也有人認為是江硯迷途知返,見平南王被三皇子重創,擔心朝廷打敗平南王后拿他問罪,想要將功贖過。
無論何種緣由,對大晉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原本踟躕不前的世族見平南王受挫,士氣高漲,也不顧之前彼此間的嫌隙,在取平南王首級這件事上極為團結。
平南王被江硯戲弄了這樣久,幾近氣急敗壞,他原本已經揪出是李騫給三皇子報信,不料江硯也一直暗中給他使絆子。
那夜軍營被摧毀,姚芙綿被人劫走,他早該猜忌到江硯身上才是,是大敵當前讓他亂了心神。
江硯打得平南王措手不及,平南王損失慘重,又被晉軍追殺,不得已退回幽州附近。
軍中不少將領被江硯暗中收為己用,又遭幾次圍殺,平南王手下的士兵已不足萬人。
如此大好時機,晉軍以為江硯會與他們匯合,再一同對付平南王,誰知江硯我行我素,只帶走太子的那支兵馬,徑直追擊平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