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來了》的宣傳推廣遠遠沒有造成《女巫布萊爾》時的轟動效應,引起的關注卻也不少,使館影業專門為《死神來了》建立的電影網站上,更是堆積了大量逃過意外事故又再次死于意外事故的案例,極其吸引眼球。
雖然中間難免摻雜水份,也有不少宣傳人員造假的案例,但掩蓋在很多真實案例中,可信度大為增加。
十二月初的時候,《死神來了》電影網站的總訪問量已經超過了八百萬人次。
羅南讓人對訪問網站的IP地址進行了分析,這些受眾分散于全美各地,并不集中。
這也說明龐大的宣傳營銷已經將《死神來了》推送到了全美很多人面前。
在太平洋對岸電影市場遠遠未曾崛起的今天,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影生產國,也是最大的電影消費國,和歐盟加在一起,構成了世界電影市場的絕大部分。
能搶占這兩地市場的影片,無疑會獲得成功。
怎么把《死神來了》推送到潛在的受眾面前,這是宣傳營銷的重點。
也就是說要找準受眾群體。
羅南這兩年從未曾間斷過對于市場的調查和了解,哪怕是這些經濟發達的地區,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也是從來不會光顧影院的,影院觀眾的核心在于那行電影發燒友,他們至少每周看一部電影,能占據售票量的百分之四十。
除了這第一梯隊的電影發燒友,第二梯隊大概每月看一次電影,數量占比也在百分之四十左右。
而一部新電影推出之后,真正決定命運的是第一梯隊。
這些人會關注每周新上映的影片,從中找出感興趣的某一部,然后在周末購票進入影院,為電影貢獻首周票房。
《死神來了》的宣傳推廣,足以保證將影片的信息推送到第一梯隊人群的面前。
只要第一梯隊的人群能夠幫助《死神來了》拿到一個漂亮的首周票房數據,吸引第二梯隊人群的目光會更加容易。
《死神來了》的檔期不算好,在感恩節假期周末的后一周,感恩節假期無疑會釋放很多影迷的觀影**,導致隨后的一個周末市場走低。
但這個周末同樣也有好處,同時開畫的影片中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與《死神來了》同周末大規模開畫的電影只有一部,環球影業發行的《黑罪風云》,盡管影片由丹澤爾-華盛頓主演,但嚴重偏文藝向的風格,并不具備太多市場競爭力。
相比之下,前后周末上映的影片就要強大許多了。
前一個周末有《末日浩劫》和《玩具總動員2》,后一個周末有《憨直舞男》和《綠里奇跡》,再往后還有《精靈鼠小弟》。
感恩圣誕組成的假日檔和暑期檔一樣熱鬧擁擠。
12月1日,使館影業投放的所有拷貝全部運送到位,《死神來了》首映式也拉開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