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投資轉了一圈,又回到德國投資人手中,盡管錢沒有變多,中間卻省掉了超過百分之三十的稅收,對任何人來說都非常劃算。
這個年代,絕大部分人合法投資,一年下來也不可能有這么高的利潤。
只要讓這些人嘗到甜頭,托尼-科赫那邊再向他們爭取第二次投資,就容易多了。
況且沒有后顧之憂。
嚴格說起來,這不是避稅,而是德國政府專門出臺的刺激投資和金融流通的一項政策。
《伯恩的身份》的相關資料傳真到科赫影業,托尼-科赫又專門打來了電話,跟羅南討論了很長時間。
如果托尼-科赫那邊融資順利,不僅僅是《伯恩的身份》,《人類清除計劃》和《死神來了》的續集,也可以繼續同樣的運作。
不過,投資較小的電影,通過審核的可能也比較小。
除了現有的幾部之外,羅南也在考慮新的項目,限于資金和公司規模,首選依然是能連續創造收益的系列化電影。
期間,又一次專門去版權局做了查詢,否定了很多項目,好萊塢有太多電影的劇本或者改編權,在拍攝之前很多年就在六大公司的手中。
比如《公主日記》,羅南一直以為是原創電影,查詢過后才發現是根據小說改編的,而小說版權早已在迪士尼手里。
像一個劇本在版權局注冊十年,然后才進入改編電影環節的事有很多。
有太多編劇在走到一線編劇之前,因為生活問題直接將劇本版權賣斷給財大氣粗的電影公司。
好萊塢是典型的金字塔結構,能走到上層的少之又少。
如果不是遇到詹姆斯-黃,羅南都無法相信,一個從業超過十年的資深編劇,竟然因為收入問題不得不強行改行。
羅南根據現實情況,適時的做了調整,制定了專門的應對策略。
一方面,招聘雇傭專業的編劇團隊,像業內最常見的流水線生產一樣,將他的一些想法寫成劇本,劇本不用太精細,能通過版權局注冊審核足以。
這當然不可能完全堵死某些電影的出現,畢竟好萊塢題材和類型相似的電影太多了,最為典型的《白宮陷落》和《驚天危機》,可以說相似度極大。
甚至,有些電影完全能稍微變換表現形式,以極其相似的主題出現。
這方面無法避免,連六大公司都不能獨霸電影市場,何況現在的相對論娛樂。
不過,這能保證相對論娛樂未來有更多的題材可選。
另一方面,羅南堅持看每一期的《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從中尋找有改編價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