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現自己可能名義上是特工,但其實更像是殺手時,對自身身份的追尋變得心灰意冷,轉而希望過上普通人的生活。”
“但隨后一系列的變故讓他終于意識到作為身價三千萬美元的美國政府的資產,如果不從源頭上進行徹底的清算,他將永無寧日。因此,伯恩接下來的行為又由尋根之旅變為切割之旅。”
短短幾句話之間,弗蘭克就將一百多頁厚的劇本主線闡述的清清楚楚。
馬特-達蒙說道:“你這么一說,我對整個劇本更清晰了。”
弗蘭克略帶謙虛的笑了笑,說道:“這種劇情的大反轉,從娛樂性上能保證未來影片**迭起,而從普通人的正常思維出發又入情入理,一舉雙得又難能可貴。”
他的話還沒有完:“我們具體到劇本情節設計,除了敘事主線安排上的劍走偏鋒及峰回路轉讓人眼前一亮,各類過場戲、前戲在不經意間的連番拋出,與關鍵橋段環環相扣,相互照應!這非常難得!”
馬特-達蒙沉默片刻,似乎在消化弗蘭克的話,過了好一會,才問道:“角色呢?”
“劇本對角色的塑造相當見功底。”弗蘭克取過劇本,翻到中間一段,遞給馬特-達蒙,說道:“你看男主角逃離蘇黎世領事館的這一段,伯恩在從辦事大廳逃入走廊樓梯時,向垃圾筒扔槍、奪保安的對講機、從墻上摘下逃生示意圖一氣呵成,顯示了頂級特工的專業素養,小節絕不馬虎。”
馬特-達蒙連連點頭,羅南-安德森這個項目正在越來越吸引他。
好不容易爬到現在這個地步,選片肯定要慎重,一部爛片甚至就可能毀了未來。
弗蘭克繼續幫助馬特-達蒙剖析:“劇本非常明確,伯恩不只是個動作英雄,更是個在封閉的心靈中尋找出口的精神斗士。這一點也是角色的魅力所在,他與CIA的一次又一次較量中,我看到了一個特工的心酸,無奈與孤獨。他也會迷茫,也會無助,因為他不僅是一個特工,也是一個普通人。”
“這不是無腦爆米花商業片,角色有血有肉,有足夠的表演空間。而且伯恩的設定,也與你的風格相符合。商業路線必然是要走的,單靠小成本藝術片成為不了巨星,我覺得杰森-伯恩是個好選擇!”
馬特-達蒙沒有接話,緩緩翻著劇本,明顯在思考。
弗蘭克不再多說,該說的話剛剛都說了,剩余做決定是馬特-達蒙的事。
馬特-達蒙合上劇本,羅南-安德森的前三部電影獲得巨大成功,證明了眼光和能力,而這個劇本,也確實不錯,項目總預算在5000萬美元,也算中等偏上的投資了。
商業電影這條路是早就規劃好的,上一部出演的《天才普雷利》實際上就非常偏向于商業化的電影。
結合弗蘭克的分析,馬特-達蒙做出了最終決定。
“我要這個角色。”他看向弗蘭克:“你去給經紀人打電話,告訴他我的決定,讓他明天先過來一趟,然后再去找沙海娛樂和羅南-安德森談合同。”
弗蘭克輕輕點頭:“我這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