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館影業開完會,羅南回到沙海娛樂的辦公室,考慮起了第二件事:怎么把阿曼達-塞弗里德在電影中打造成惹不起的女孩?
之前與阿曼達-塞弗里德在攝影棚中交談的時候,羅南就想到了一個特別適合少女的角色。
好萊塢電影中最不能惹的兩種存在之一。
一種是基努-里維斯的狗,另一個是連姆-尼森的女兒。
《颶風營救》,一部可以當做全世界中學女生教育片的動作電影。
阿曼達-塞弗里德馬上就十六歲了,身材發育的也很好,出演高中女生在外型方面沒有問題。
連姆-尼森前兩年剛剛在《星球大戰》前傳中出演了絕地武士,對動作片也不陌生。
實在不行,也可以換人。
最重要的一點,羅南感覺這片子非常契合911之后社會的主旋律和普羅大眾的心態。
對付恐怖分子和社會危害性犯罪分子,就應該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
況且,還能適當的黑一下阿拉伯人。
雖然之前與阿拉伯人合作過,也基本合作愉快,但911之后,不黑阿拉伯人的電影,是好電影嗎?
羅南的思想覺悟一向很高。
甚至,他覺得是不是可以把反派黑幫也換成阿拉伯人?但阿拉伯黑幫在巴黎橫行無忌,好像缺乏點說服力。
換個城市?
這些都可以在編寫劇本的時候慢慢考慮,反正阿拉伯人是黑定了,除非世貿大廈不倒塌。
羅南在這方面的節操一向都是滿的。
不止是這樣,《颶風營救》動作設計非常有特色,雖然特工老爸稍顯狠辣,但在父女之情面前,這些根本不是問題。
一個被惹怒的父親,為了營救女兒,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沒問題。
家庭和親情是這個世界最受認可的普世價值觀。
而且父女親情的設定,還能有效吸引到女性觀眾和家庭觀眾。
羅南依然只是寫出人物設定和大綱,其余的部分交給編劇團隊去做。
其實故事非常非常簡單,一個老美的前特工,一個廉頗老矣的父親,一個殺人跟切菜似的追兇者,為了避免他那被人口販子抓走的女兒淪落成妓女,從美國到巴黎,一路殺殺殺,最后父女倆高高興興的回了家。
另外他著重強調了動作戲份的風格。
這片子的動作戲就是一個火爆,看得就是十步殺一人、二十步殺兩人,把觀眾的心跳搞快。
遙想當年看這部片子的時候,哪怕羅南是個單身男人,看到NB老爹懷著滿腔怒火,對著把拍賣婦女純粹當成養家糊口飯碗的生意人,發泄似的連開三槍,不但也連眉頭都沒皺一下,反而有種特別暢快的感覺。
還有,羅南那時猜測,編劇呂克-貝松是不是也有個女兒,還特別不聽話,所以專門搞了這么一部片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