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時報》盛贊馬特-達蒙的演技以及保羅-格林格拉斯的執導能力,并且評價這部電影“掌控了我們的注意力和我們的敬意”。
《達拉斯早報》則認為:“《諜影重重》爆發出不相上下的功率和能量。”
《紐約時報》評價該片“沒有依賴于任何的特效和聲道就喚醒了所有的感覺”。
就連一向不喜歡暑期檔大片,標榜評委高雅的影評人群體,也紛紛給予《諜影重重》極大的贊譽。
除了羅杰-艾伯特、肯尼斯-圖蘭和托德-麥卡錫等人,還有很多影評人的好評陸續見報。
《華盛頓郵報》的斯蒂芬-亨特直接引用他女兒對《諜影重重》的感受:“‘你知道嗎,這部電影實際上只關于一件事情——馬特-達蒙太酷了。’她非常喜歡他;我倒是其次的。但是她是對的:這部電影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了他堅韌剛毅的性格和粗獷帥氣的外形。”
當然,不可能所有媒體和影評人都喜歡這部片子,也有對本片不太感冒的批評。
《波士頓地球報》有人寫道:“馬特-達蒙從頭至尾的表演都像是在夢游。”
《洛杉磯日報》的批評:“馬特-達蒙并沒有把他的角色和一個間諜區分開來。”
但這些更像是在挑刺,因為無論業內外,都認為《諜影重重》中,馬特-達蒙發揮了從影以來最好的演技水準,杰森-伯恩這個角色仿佛為他量身打造一樣。
最為直接的口碑統計很快就送到了羅南手中,各方面的反應跟預期的差不多,甚至可以說比預期的還要好。
別的不說,CinemaScore公司做的影院現場觀眾調查中,觀眾觀影之后的平均打分為“A”,根據各方面的反響,CinemaScore保守預測《諜影重重》的北美票房不會低于1億5000萬美元。
羅南一直跟使館影業保持足夠的溝通,使館影業宣傳和發行部門全力開動,各種資源這一時間段全都投入到了《諜影重重》上面,以爆棚的口碑,發力口碑營銷。
好萊塢電影進入這個年代,電影的口碑早已不是自發形成,口碑營銷的概念深入這個行業。
口碑不好的電影努力尋找目標觀眾和賣點所在,口碑好的電影就要利用龐大的媒體資源讓口碑爆棚,爭取傳入每個潛在觀眾乃至潛在的消費者耳中。
即便有些人不去影院觀眾,也極有可能成為線下消費者的一員。
電視、DVD以及剛剛開始發展的新媒體版權,這些帶給一部影片的收入,已經在超越票房了。
作為一名電影公司的老板和運營者,當然不能只盯著電影票房。
《諜影重重》與那些以特效為賣點的影片不同,接近紀錄片的畫面風格,可以讓這部影片在小屏幕和家庭娛樂市場上面更有市場。
首映式之后,《諜影重重》的口碑和熱度越堆越高,終于在2500個提前場放映到來的時候,數目龐大的影迷找到了宣泄口,蜂擁進入影院,去欣賞這部特工動作片。